望月怀远的诗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们在写作文时,时常会在诗词中引用一句诗。在我们常见的诗词中,古诗词按照内容可分为九大类。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做一个更好的现代人。那么,你有没有收藏过几句诗句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望月怀远的诗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2、注释:

3、玉炉沈水袅残烟,

4、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5、赏析:

6、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7、注释:

8、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

9、原文:

10、翻译:

1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12、诗意:

13、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1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16、符离: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17、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

18、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19、去年天气旧亭台。

20、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21、根:喻兄弟。

2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5、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26、赏析:

27、各自在一处。

28、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9、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30、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1、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32、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34、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35、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36、云母屏风烛影深,

37、敲门试问野人家。

38、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39、沉水:沉香。

40、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41、注释:

42、赏析:

43、夕阳西下几时回?

44、一曲新词酒一杯,

45、羁旅:犹漂泊。

46、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47、乌江十五兄,

48、诗意:

49、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

50、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

51、注释:

52、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5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54、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55、徐门:即徐州。

56、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57、牛衣古柳卖黄瓜。

58、缫车:抽丝之具。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59、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60、簌簌衣巾落枣花,

61、作者:李商隐

62、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63、《望月有感》

64、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65、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66、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67、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68、《望月怀远》

69、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70、宋苏轼

71、酒困路长惟欲睡,

72、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73、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

74、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75、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

76、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77、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78、宋李清照

79、译文:

80、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幼文,贞元十四、五年间任饶州浮梁(今江西)主簿。

81、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8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83、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84、作者:孟浩然

85、在於潜的七哥,

86、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87、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

88、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89、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90、原文:

91、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

92、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

93、嫦娥应悔偷灵药,

94、诗意:

95、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96、九秋:秋天。

97、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98、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

99、注释:

100、淡荡春光寒食天,

101、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102、小园香径独徘徊。

103、便随性写成一首来记录感想,

104、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105、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

106、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107、村南村北响缲车。

108、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109、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110、原文:

111、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112、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113、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114、译文:

115、谢雨:雨后谢神。

116、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117、《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118、似曾相识燕归来。

119、作者:白居易

120、作者:王建

121、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122、春晓的诗意

123、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124、千里雁:指离群之雁,孤独的雁。

125、海燕未来人斗草,

126、长江渐落晓星沉。

127、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128、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

129、今夜,明月当空,

130、《浣溪沙》

131、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132、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133、日高人渴漫思茶。

134、赏析:

135、注释:

136、《嫦娥》

137、浣溪沙的诗意

138、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

139、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40、尽:都。

14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142、注释:

14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44、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45、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146、吊影:对影自怜,身边没有亲人,独对着自己的身影感伤。

147、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148、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149、寥落:冷落。

150、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151、宋晏殊

152、《春晓》

153、鸦:鸦雀。

154、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

155、翻译:

156、作者:张九龄

157、无可奈何花落去,

158、jzd365.com更多诗句扩展阅读

159、原文:

16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161、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

162、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163、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164、江梅已过柳生绵,

165、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

166、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167、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168、梦回山枕隐花钿。

169、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170、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

171、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17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3、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74、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17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76、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

177、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178、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

179、望月怀远的诗意

18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81、碧海青天夜夜心。

182、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183、九秋蓬:秋天蓬草脱离本根随风飞转,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184、啼鸟:鸟的啼叫声。

185、赏析:

186、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187、原文:

188、《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89、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190、黄昏疏雨湿秋千。

191、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192、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

193、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194、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195、嫦娥的诗意

196、《浣溪沙》

197、冷露:秋天的露水。

19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99、落: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