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遣悲怀·其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在写作时,很多人喜欢引用诗句,而诗句其实是诗词中的一句。诗词是作者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诗句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元稹:遣悲怀·其三”,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稀:稀少。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4、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5、要想来世再结良缘,
6、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7、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8、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9、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10、首先,这诗中不易察觉地涵化了前人的作品,那就是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
11、种豆南山,草盛苗稀,有人说这是因为陶渊明初归田园,不熟悉农务。其实他的田主要不是自己耕种的,他只是参与部分劳动,这话说得没有意思。组诗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有开荒南野际之句,可以证明南山下的土地是新开垦的。所以不适合种其它庄稼,只好种上容易生长的豆类。这道理种过田的人都懂得。如果不考虑运用典故的因素,这两句就像一个老农的闲谈,起得平淡,给人以亲切感。
12、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13、难道不是命运安排?
14、失去自我的行为。而自耕自食,满足于俭朴的生活,舍弃人与人之间的竞逐与斗争,这才是自然的生活方式。不管这种认识在社会学中应作如何评价,终究是古今中外反覆被提出的一种思想。当然,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真正的苦难生活的磨砺的士大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体力养活一家人,实际是难以做到的;而且事实上,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确实也在努力实践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特殊认识,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并在诗歌中歌颂这种劳动的愉悦和美感。读者应当注意到:不能把陶渊明的躬耕与普通农民的种地等量齐观,因为这并不是他维持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手段;也不能把陶渊明对劳动的感受与普通农民的感受等同看待,因为这种感受中包含了相当深沉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在古代,它只能出现在一小部分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如果要找相类的表述,读者可以在托尔斯泰的着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看到。小说中的列文,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的化身,也曾亲身参加农业劳动,而从中求取人生的真理,以此来批判贵族社会的虚伪、空洞、无聊。
15、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16、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17、所以,这首诗看起来极为平易浅显,好像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断,其实却有不少需要深入体会的内涵。
18、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9、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20、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21、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22、草盛就得锄,所以一早就下地了。这是纪实。但理荒秽三字,用得比较重,似乎别有用心。杨恽诗中芜秽不治,是比喻朝廷之荒乱。那么,在陶渊明看来,社会的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是因为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诗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作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
23、《咏怀古迹其三》
24、作者:元稹
25、此诗原是杨恽得罪免官后发泄牢骚之作。据《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晏说,南山为人君之象,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豆实零落在野,喻己见放弃。此说大体不错。
2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27、但是,这诗又并不是单纯地脱化前人之作,诗中所写种豆锄草,都是作者实际生活中的事情。陶渊明既移植了杨诗的某种涵意,表达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又用自己亲身种豆南山的举动,针对杨诗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的喻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洁身自好,躬耕田园,才是一种可取的选择。杨诗结尾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在一定前提下,这也是陶渊明所赞成的。但他通过自己的诗又表明: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酒自娱,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
28、也是心机枉费!
29、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30、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31、作者:陶渊明
32、解析了此诗运用典故的内涵,便可以对诗本身作进一步的分析。
33、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34、自然的方式,完成这一短暂的生命。这太重要了。所以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35、这是一首自伤身世不幸的诗。它运用典故,抒发无子丧偶之悲,进而以长鳏来报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其情痴,其语挚,吟来催人泪下。
36、太露,以致破坏整首诗的气氛,只就眼前小事,轻轻点上一笔。
37、《遣悲怀其三》
38、译文:
39、也常常自悲;
4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1、赏析:
42、有力,所以是愉快的,美的。
43、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44、注释:
45、南山:指庐山。
46、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
47、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48、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4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0、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51、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52、译文:
53、长远怀念你;
54、将陶诗与杨诗比照,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种豆南山下,便是田彼南山;草盛豆苗稀,便是芜秽不治;晨起理荒秽,也是针对芜秽不治这一句而写的。考虑到陶渊明对古代典籍的熟悉,这种明显的相似,可以断定不是偶然巧合。
55、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
56、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违:违背。
5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58、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
59、翻译:
60、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61、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6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63、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
64、仍然恰如一寐。
65、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6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67、《归园田居其三》
68、以报答你终身清苦,
69、足:值得。
70、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71、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种豆南山下,多么平淡的口语;带月荷锄归,多么美的画面。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72、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73、贤者无所用这样的喻意。
74、注释:
75、纵使人生能活百年,
76、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7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8、赏析:
79、兴:起床。
80、作者:杜甫
81、潘岳悼诗写得再好,
82、邓攸终身无子,
83、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84、但:只。
85、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86、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87、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88、道路狭窄草木丛生,
89、更是虚妄难期。
90、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
91、从未喜笑开眉!
92、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93、赏析:
94、注释:
95、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96、即使死后合葬,
97、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98、狭:狭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