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对联赏析

2.对联有哪些类型?

3.朱姓宗祠通用对联

4.▲清对联 nbsp;王文治

佛学七言对联_佛教七言对联名句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五言联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 ●●●○○

六言联仄起式:

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

●●○○●● ○○●●○○

六言联平起式:

月明别枝惊鹊;风清半夜鸣蝉。

●○●○○● ○○●●○○

七言联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 ●●○○●●○

七言联仄起式:

一幅湖山来眼底;万家忧乐注心头。

●●○○○●● ●○○●●○○

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 ○○●●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 ●●○○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 ○○○●●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 ●●●○○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 ●○●●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 ●○○○●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 ●○●●○

十言联大致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 ○○○●○○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 ○ ●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著名对联赏析

对于为什么“河对汉”有两种解释:

1、河指的是黄河,汉指的是汉水(汉江),黄河对汉江。

2、由于河可以借指,汉也可借指。宋代词人秦观的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有提及汉:“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释义是“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今夜我悄悄渡过。”

该对子出自明末清初诗人李渔的《笠翁对韵》: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信奉道教,是道教徒。对于道教衰落,佛教兴盛多有不满。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扩展资料:

对联的演变脉络:

一、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二、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

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

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三、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

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笠翁对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有哪些类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春来羊起舞;

雪化马归山。

此联好在巧妙地表达辞旧迎新的联意:上联——羊年到了,春天来了,吉祥如意,欢欣鼓舞;下联——春天到了,冰雪消融;马年去了,去哪儿了?——化用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语意,曰:马归山。妙哉!

三羊开景泰,

双燕舞春风。

简释: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吉祥之意;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下联很好理解,春天来了,春燕飞舞,春天充满生机。

马步不停追梦远;

羊头又领带春新。

马年虽然过去,但依然要快马加鞭去追逐梦想;在新的一年里,更要做领头羊,争先创优,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

承富启强 马步快追华夏梦;

蘸春濡喜 羊毫大写价值观。

此联巧妙地运用马年“马步”、羊年“羊毫”的应景词语,抒发践行“价值观”、追逐“中国梦”的壮志豪情,既切合迎春的时宜,又富有积极意义,妙联也!

孙行者;

胡适之。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廿四字箴言圆好梦;

五千年浩气卷长云。

(备注:廿四字箴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

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万马奔欢 放飞青春 辞旧迎新追梦想;

三羊开泰 崭露头角 攀高折桂向未来。

(备注: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吉祥之意;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折桂——获得第一。折:摘取;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盛开的时节,故以“折桂”比喻金榜题名。未——羊,暗含“乙未”年)

朱姓宗祠通用对联

问题一:对联有哪些种类 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以上种类,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实际上分类形式还有很多,对联的种类,也有很多。

问题二:对联有哪些形式? 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6]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分: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技巧分: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按位置分:

1、楹联 :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艺术特点分

对联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 、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可否?

问题三:对联有哪些分类?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分类也日益繁多。由于对联的自身复杂性,其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庙宇、故事、胜迹、应制、人品、格言、春联、新婚、屋宇等二十类,显得繁琐而紊乱。近些年来,关于对联的分类人们正在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讨,但意见也不很一致。分类的目的在于分别研究各类对联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总体来说,对联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类: 一是,从写作方法上分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二是,从内容上分类,有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三是,从字数上分类,有短联、中等联、长联等 四是,从联语出处分类,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五是从应用范围上分类,有门联、装饰联、交际联等.这种分类方式比较实用,也是最为普遍用的分类方式

问题四:对对联有哪些基本要求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

问题五:对联的种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作挽联或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

问题六:什么是对联的种类,形式特点资料 一般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作挽联或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定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

问题七:对联有哪几种? 5分 种类: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发展阶段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丹、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

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特征: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分类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使用方式分类:1.节令联 2.喜庆联 3哀挽联 4名胜联 5行业联 6.题赠联 7.杂感联 8.学术联9.趣巧联

问题八:对联有哪些种类 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以上种类,是我总结的几个方面,实际上分类形式还有很多,对联的种类,也有很多。

问题九:对联有哪些形式? 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6]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分: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技巧分: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按位置分:

1、楹联 :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艺术特点分

对联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 、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可否?

问题十:对联的种类有那些 见 z.baidu/...0&si=4

▲清对联 nbsp;王文治

宗祠通用对联:

长绵世泽;

丕振家声。

——长绵:亦作“绵长”,延续久远。南朝梁庾肩吾《谢赉林檎启》“丹徒故。:苑,岁绵长而不见;岷山旧植,路重阻而来难。《西游记》第十一回:”“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终始。”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明吴承恩《挽陈拙翁》诗:”“龙楼动褒表,世泽正丕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余既识其前后岁月,而慨夫能守世泽之难也。”丕振:.大力振兴。《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乃不思大展经纶,丕振旧业,以光先人之绪。”家声:家族的名声。

衣冠百世;

俎豆千秋。

——衣冠:指世族;士绅。《后汉书·羊陟传》:“家世衣冠族。”百世: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俎豆:1.祭祀,宴客用的器具。《史记孔子世家》::“常陈俎豆,设礼容。”2.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后汉书祭遵传》“虽在军旅,范晔:不忘俎豆”。清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故著之独详,亦以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得俎豆于孔庭者非诬也。”千秋:岁月久远。

福田祖宗种;

心地子孙收。

——福田:佛教语。佛教以为供养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有秋收之利,故称。晋道恒《释驳论》“是以知三尊为众生福田供养,自修己之:功德耳。”心地: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朱子全书?学二》“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镜花缘》“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收:指收心。收起散漫放纵的或不良心思,不要被外界所干扰。

礼乐绳其祖武;

诗书贻厥孙谋。

——礼乐诗书:“礼乐”指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后泛指书籍和一般的诗文。

春露秋霜崇典祀;

父慈子孝笃伦常。

——笃:指“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伦常: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特指封建社会的道德。即认为这种道德所规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五伦,是不可改变的常道。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

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高天厚地:比喻长久。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图书:指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光宗耀祖: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垂训:垂示教训。《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刘良注:“傲慢理不可以垂教后人。”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先王垂训,开端中人。”明李贽《答马历山书》:“虽各各著书立言,欲以垂训后世,此不知正堕在好为人师之病上。”清陈炽《<盛世危言>序》:“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空文垂训,道可传而器不可传。”

清对联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省丹徒(今镇江市)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有“淡墨探花”雅称。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扬州郡太守,云南省姚安府知府。其书源出董其昌,兼法张即之,而得力于李邕,善以侧媚取势,罢归。能诗,工书法。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时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晚年受戒,法名达无。清代著名书法(画)家、文学家。

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12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跟随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年)中进士及第,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官翰林院编修、侍读,扬州郡太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外官出任云南省姚安府(今建水县)知府。中年以后笃信佛教,长年吃斋,“尝自言:吾诗字皆禅理也。”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的书法尤其用心关注。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后罢归,遂绝意仕途,而与姚鼐等文人墨客交游。晚年受戒,法名达无。能诗,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称书坛“清四家”,并有“浓墨探花”雅称。能诗,工书法,以行草尤擅胜场,能得董其昌神髓,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姚鼐《惜抱轩集》说他努力习书,到达“遗得丧,忘寒暑,穷昼夜”的地步。与刘墉、翁方纲、梁同书齐名,合称四大家,当时有谚称:“天下三梁(梁同书、梁国治、梁诗正),不及江南一王。”书名绝大,名闻于海外,朝鲜人尝以饼金易其字。随手所作行书,实饶天趣,自用己法,殊觉无味。时世人必以其己法为真本,以行书为赝作。其行书作品《待月之作》、《宿山寺五律诗轴》等,清妙妍美,俊朗疏秀,可见其晋唐功底深厚。在清代书坛上有一定的影响,传世书迹较多。并精音律、善曲、家蓄戏班,亲教家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一部自随,其辩论音律,穷极要眇,每有客至则张乐共听。穷朝暮而不倦。海内求书者岁有馈赠,率费于声伎,每日流连于花丛中。

清嘉庆七年(1802年)在家乡丹徒病殁,终年72岁。著有《梦楼诗集》(24卷)、《赏雨轩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

王文治自题联

1、〖五言联自题〗

海色青来座;      慷慨谈世事;      孤舟残雪岸;

山光净照人。      卓荦观群书。      独树夕阳山。

——自题姚安府署

2、〖六言联自题〗

晓妍花露临帖;

夜爇兰膏捡书。

3、〖七言联自题〗

得好友来如对月;    古迹虽陈犹在目;    人间岁月闲难得;*

有奇书读胜看花。    春风相遇不知年。    天下知交老更亲。

修和群品先咸苦;    崇兰清咏怀贤契;    觞咏风流欣此日;

管领春风日亦长。    修竹欣现长茂林。    林亭遨揽契当年。

山间水静天无事;    翠竹不沾花外雨;    清泉白石静同趣;

竹少兰初日有情。    红鱼划破水中天。    奇文法书情独耽。

——集兰亭序字自题

古迹虽陈犹在目;    文章最忌随人后;    玉子半枰敲净几;

春风相遇不知年。    道德无多只本心。    炉香一缕上藏书。

——集兰亭序字自题

天姿辕轹未须夸;    林亭以外初无事;

集古终能自立家。    山水之间大有人。

——自题集古字、句

槐为王氏传家树;

杏是唐人及第花。

——自题宅门春联

上联“槐为”句,化用王氏典故。典出宋王佑被贬时,在庭院中亲手植三槐树,并说他的后人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果为宋真宗朝宰相,时称三槐王氏。后就用三槐为王姓的典故。下联“杏是”句:化用唐郑谷《曲江红杏》诗句:“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及第花”,即杏花。联语化用典事,造句工稳,是富有个性特点的春联(见《中华对联大典》)。

附注 * :上联“间”,或作“生”;下联“天下”,或作“世上”。

4、〖八言联自题〗

观化东天,与山同静;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   暂向林阴,或于竹所;

游和抱朗,随地皆春。   书法名画,宿世良朋。   寄情天外,流咏人间。

——集兰亭序字自题

王文治撰题联

流水今日;

修竹古时。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玲珑馆

睡鸭炉温旧梦;

回鸾笺录新诗。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远香堂西侧倚玉轩侧门楹

不作风波于世上;

别有天地非人间。

——题四川省乐山县乌龙寺小客堂

胜地千秋崇大隐;

名山万古仰高贤。

——题江苏省镇江焦山漱石山房

窗前沧海凭开眼;

台上楞枷可印心。

——题江苏省镇江金山楞枷丈室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于金山之巅的慈寿塔。山顶的夕照阁,存有乾隆皇帝南巡逗留金山时书写的七通御碑;夕照阁旁是观音阁,金山寺的“镇山四宝”便存列其中。观音阁旁,便是佛印禅师任寺庙住持时住宅,相传当时佛印与苏东坡往从甚密,常在此吟诗作画。法海洞位于山西北角头陀岩(又名祖师岩),洞内石壁上,刻有“浮玉山”三字;法海初来寺时,便在洞内参禅打坐。山腰西南侧的妙高台,又称晒经台,宋元佑初年(1086年)由佛印了元禅师主持创建,妙高台是赏月的最好去处,相传苏东坡曾在中秋之夜,偕歌手陪客游金山,登妙高台赏月,对江望月,思绪联翩,唱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句,唱罢,诗人翩翩起舞,连连称赞“神仙境界”。这里也是梁红玉击鼓抗金兵的地方。相传南宋抗金元帅韩世忠曾于山西的黄天荡,以8000士卒,围困数万金兵48天,其夫人梁红玉在妙高台上亲擂战鼓,鼓舞士气,大败金兵。东南山腰的楞伽台,是一座上下错落的三重楼阁,建筑奇巧,每登一级,疑无去路,却有洞口,可沿梯曲折而上。据说,这里是苏东坡应佛印之托,书写佛经《楞伽经》的地方,故又名“苏经楼”。楼阁最高一层挂有清人王文治撰写的这一副对联。

情寄古怀同竹静;

品殊群类契兰修。

——集兰亭序字题河南省辉县关庙碑廊

数点梅花横玉笛;

二分明月落金樽。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戏台(1)

人世难逢开口笑;

老夫聊发少年狂。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戏台(2)

鹓雏晓旭鸣丹谷;

棠棣和风秀紫芝。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松风亭

事若求全何所乐;

人非有品不能闲。

——题江苏省苏州半园(今南半园)

苏州半园有二,一在城南人民路仓米巷内,称南半园,另一在城东北,白塔东路,称北半园。北半园即陆氏半园,园系清乾隆年间沈奕所建,取名“止园”。后归周勋齐,更名“朴园”,清咸丰年间,陆解眉改建,取名“半园”,因在仓米巷史氏半园之北,今俗称“北半园”。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园中植有白皮松、黄杨、紫藤等花木。北半园住宅已无,现存园林面积1130平方米。园中花木繁盛,面积虽小,但布局紧凑,建筑小巧,环境雅致。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清同治年间先为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遂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时西邻尚有隙地,但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今俗称“南半园”。入门处原有王文治撰书的这副对联,点出了造园的立意。园中主厅名“半园草堂”,半园草堂前多植花木,又有荷池石桥,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西南有屋如船,名“不系舟”。堂东南临池有小屋,前荷后竹,名“君子居”。还有挹爽轩、双荫轩、还读书斋、安乐窝、风亭、月榭诸胜。俞樾《半园记》评此园“少少许胜人多多许”,“高高下下,备登临之胜;风亭月榭,极柏之华,视吴下名园无多让焉。” 民国初,园曾开放,游人甚多,又有隐社、半园女诗社、女学研会等在此吟咏集会。30年代,陆鸿仪于园中设律师事务所多年,参与办理“七君子案”。南半园面积6130平方米,住宅两路五进现状尚可,其中东路楠木花篮对照厅最为精致。园中仅存半园草堂、还读书斋和部分亭廊。“半园草堂”俞樾书榜,吴云书联云:

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

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

山从西属飞来活;

佛听南无念处灵。

——题浙江省绍兴清凉寺

婆娑青凤舞松柏;

飘缈丹霞聚偓佺。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倚虹亭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西涧种柳东涧种松。

——题江苏省苏州耦园载酒堂大厅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为清初陆锦涉园。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右,归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画家顾沄主持,重修扩建如今。因一宅而有两园,遂称耦园,并寓夫妇偕隐双栖之意。1941年为常州实业家刘国钧所得。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东园面积约4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全园主景黄石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载酒堂大厅面阔三间,气宇恢宏,陈设精美。耦园落成之时,沈秉成曾在此宴请宾客。院南有“厚德载福”门楼与之相对。大厅后院即五开间两夹厢的楼厅,前有砖细牌科门楼,额题“诗酒联欢”,雕刻较为精致。“载酒堂”堂匾为网师园主人李鸿裔所书。堂名取宋人“东园载酒西园醉”诗意,与耦园构思立意正好吻合。清乾嘉四大书法家之一王文治所撰书的这副抱柱联,恰是沈秉成夫妇隐居耦园的生活写照。

林荫清和,兰言曲畅;

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题江苏省苏州拙政园

联意说:林木成荫,天朗气清,至爱亲朋,畅叙共同的心声,气味香如兰花;今天的名园也有茂林修竹,文人雅士曲水流觞,不逊当年。

倚兰春芬,高松晚翠;

温玉外朗,微澜中深。

——题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南河头街莫氏庄园云浦草堂中堂楹

莫氏庄园云浦草堂即女厅,俗称“堂楼厅”,又名“云浦草堂”。它座落于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系二层建筑。楼上是卧室区,为眷属起居之所;楼下则是莫氏族人接待和应酬女宾的地方,厅内整套榉木家具造就出一种闲适、温和的气氛。而将女厅置于最后一进,更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男女内外有别及妇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

门外秀双峰,金莲玉笋;

此中惠多士,时雨春风。

——题云南省澄江县万寿宫门楹(今凤山公园)

凤山公园座落于澄江县县城北面,紧连环城北路,因背靠状如丹凤飞翔的舞凤山而得名,为澄江历史悠久的名园之一。清朝康熙年间,澄江知府张圣治出北门郊游,登高乌瞰,看中此地“面带抚水,金莲、玉笋左右索旋,位正体尊”,与“城中烟火万家互相掩映”。认为是个好的游乐休闲场所,便开始在这里建起阁、亭数处,四周砌围墙,围墙内栽松柏,亭间植花木。继后游人渐盛,便取名为“万寿宫”。以后又经几次修整,有了一定规模。但历史的更迭,万寿宫时盛时衰。到清末渐废,民国初年已呈“草旺墙倒”之状。1943年刘承功任县长,又看中此地,便动用民力用2年的时间,在万寿宫旧址上建成了凤山公园。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县府就召集县城及附近的民众在此举行庆祝抗战胜利以及新建凤山公园落成典礼大会。凤山公园占地16亩,分为西区和东区。公园坐北朝南,大门正对县城的北门。形如牌楼,因门上有楼,可观抚仙湖,故又称“望海楼”。门头上用青石镌刻民国33年立的“凤山公园”四个大字。门前筑一大平台,边上有围栏,拾级而上,栽有花草树木,级以石条凳,可小愿。旧园主体建筑有高约15米,占地320平方米的志舟楼,为重檐三层八翼角式木结构楼(建于1943年)。楼30米处立有高约4米的抚仙二圣白色塑像,正道两侧各有一个高4米的四角亭台。志舟楼四周旁侧有滕本古树所掩。其北面建有约5000米的后花院,院内设高8米的六角亭,及松柏、林道、花草灌丛。楼东北侧建有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及展览室。新园位于旧园东侧,设有儿童游乐场,配以电动飞机、蹦跳床、竹林、草坪。园中原有一副对联(后遭损坏):

澄郡岂无方,造就他四境沤歌万里;

江山真有意,助成我满腔热血一片丹心。

坐上莲花,占断西湖三月景;

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

——题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镇观音寺

观音寺座落在小街北门,占地约10亩,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修。门外有石库一座(供烧钱用),左右有两棵数人合抱的大万年青树,大门雕刻彩绘,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雄伟高大,进门有弥勒佛像,背面为韦陀菩萨,两旁塑有四大金刚。内庭呈四合五天井,大门通道上为戏台,与左右厢房楼道相连,俗称这种建筑为“走马转阁楼”。天井西侧有石砌花台,种育缅桂和紫薇。经过砖铺的天井,沿青石台阶步入大殿。大殿的格子门上有“八仙”浮雕,大圆柱上挂有王文治亲手撰书的这副楹联。殿内正中为莲台观音塑像,左为骑白象的普贤。两侧塑有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正殿左偏塑有吕祖、金甲、大白三尊神像,右偏殿则为厨房。整座庙宇建筑气势宏伟,工艺精湛,彩绘不凡,为小街古建筑中之杰作。殴后还有两株高大的公鸡树,把这里的景观衬托得更加幽美。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赋手;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

——题江苏省扬州郡署客厅

以欧公平山传荷飞觞为题的联作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当数清乾隆时扬州郡太守王文治的这副对联。联语说风流倜傥的小杜,俊逸格高的作客扬州,歌吹扬州,人尽知之。下联“芍药”、“荷花”,实指宋代两位扬州太守韩琦四相簪花宴、欧阳修平山传荷飞觞。此联悬于府署客厅,甚为得体。上联言宾,下联言主。王文治以太守资历作联,一面恭维来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面追思前贤,暗示扬州太守之斯文传统,此情此景分外贴切。

王文治贺赠联

诗人司空廿四品;

书临大令十三行。

——赠桂渐斋

芍药赋成因魏国;

荷花筵盛为欧阳。

——赠宾谷二兄

士仰昌黎同北斗;

人方永叔是洪河。

——赠清刑部云南司郎中梁济漉

梁济漉,字静峰,甘肃省皋兰县人。官翰林,刑部云南司郎中。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职。录朱熹《白鹿洞学规》,刻卧碑,立于文仁堂中,以约束学生。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蒿品格,河海文章。

——赠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心余)

纪念、题咏、嵌典(涉)王文治联

荻花枫叶令千古;

红袖青衫彼一时。

——佚名集清王文治诗句题江西省九江琵琶亭

附录:王文治轶事、趣闻

〖妙迷一则〗

王文治是清代风流倜傥的才子,著名的书法家,和当时的翁方纲、刘墉、梁同书一起,有“清四家”的美誉。尝云:“吾诗、字,皆禅理也。”平日作字喜用淡墨,专取风神,善于自成面目。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将他和喜用浓墨的刘墉作比,又因其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高中进士一甲第三名,故送他“淡墨探花”的雅号。

清乾隆年间,王文治笔墨,不但能诗善画,尤擅书法,而且奇构佳迷。这年元宵灯节,王文治又在自家门上挂出一条灯谜并言明中者有奖。谜面为五言诗四句:

珍珠白**;许配叶先生。

穿衣去洗澡;脱光上牙床。

他的老师柳大年是位饱学老儒,这日路过见此灯谜,不禁捋须曰:“我这弟子嘴馋。”

原来此灯谜底乃端午节人们的一种食品。

〖光华夫人〗

庚辰科探花五文治,著有《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是清代的文学家、书画家。当时与纪晓岚过从甚密,时常往来不断。这天纪晓岚忽然想起一副对联: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这虽然是当时京中官宦人家常用的对联,但却大有来历,乃是雍正皇帝赐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后来大家都跟着用,贴的人家就逐渐多了起来。这下联的头两个字,恰好与这位王探花的名字相同。纪晓岚灵机一动,匆匆赶到王文治家中,向他的家人说:“今天我来贺喜,皇上封你们家夫人为‘光华夫人’,难道贵府尚未接到圣旨?”家人赶快将他接到客厅,好生侍候,恰好王文治不在家中,纪晓岚就要夫人出来相见,他对王夫人说:“我听说皇上为夫人加封,赐为‘光华夫人’,我适从宫里回来,特地先来报个喜讯,夫人快准备接旨吧!”说完之后,他不肯久留,便起身告辞。于是整个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是欢天喜地,欣喜若狂。尤其是王夫人,刻意梳妆打扮,等候接旨。

可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夫人打发人到大门外张望了好一阵子,一直不见动静。最后王文治从朝中回来,一进门见家中喜气洋洋非同寻常,便十分纳闷。回到内室见了夫人,问出了什么事,夫人兴高彩烈的对丈夫说:“听说皇上要策封妾身为‘光华夫人’,圣旨快要到了!”王文治愕然不解:“哪有这事,我怎么没有听说?”“怎么?你不知道?”王夫人愣住了。“你是听谁说的?”“纪学士啊!”夫人说“纪学士说,他在宫里看到了圣谕,特先来报个喜讯。”王文治一听是纪晓岚说的,立刻笑了。他太熟悉纪学士啦,这人戏谑无常,没有开不到的玩笑。看夫人一副傻乎乎认真的样,让纪晓岚耍了还不知道。王文治当着仆人不好说清楚,便对夫人说:“好了,不要说了,没有这回事。”说完径自更衣去了。

夫人不清楚其中缘故,看丈夫的神态有些愠怒,又说得不明不白,便跟在丈夫后面追问:“你倒说清楚,这是咋回事?”“哎,这是纪晓岚在戏弄我们啊!”夫人更加不解,便又接着问道:“我还是不懂,纪学士胆子再大,也不敢传圣旨啊!再说他大老远跑来,没事儿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哎,你就别问啦。”说到这里,王文治见夫人那副天真的模样,两眼还瞪得大大的,忍不住又说道:“告诉你说吧,有一副春联,写的是‘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是先皇雍正爷赐给大学士张廷玉的,如果说你封了‘光华夫人’,上面加上我的名字文治,岂不是正应了下联那句话?”王文治耐着性子向夫人解释明白,王夫人恍然大悟,羞愧难当,又气又恼地骂了一句:“呸,纪晓岚这只骚狐狸,太可恶了。”

〖士林瑰宝〗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文治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和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笔者珍藏的这幅行书中堂,是他在临安任知府时所书,写于绫上,长135厘米,宽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难得的佳作。五文治学书虽宗“二王”,但对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并喜写颜书内容。刚开始时,我对这幅字的真伪把握不定,主要原因是书中颜真卿的官职为“刑部尚书”,而查阅《中国美术辞典》、《书法辞典》等权威工具书,都明确记载颜真卿的官职是“吏部尚书”;后又查阅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一书,颜真卿的官职确实是“刑部尚书”,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方始落地。

这幅作品,无论从用笔到结体及风貌,均有浓郁的董书意味,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然而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却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总体上看,此作吸收了李北海、赵松雪、董思白的修长、端丽的结构形式和张即之的飞动用笔,也传达出本人风流倜傥的人品。他的书法和其诗一样,都写得淡而有味,清爽淡雅 ,脱尘去俗,充满着佛家清虚超脱的意趣。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诗字皆禅理。”这一点和他“曾经沧海”、“笃信佛教”是有密切联系。

据王昶《湖海诗传》称:“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其实王文治20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