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位名人的座右铭

2.蒲松龄笔下的好媳妇?

3.座右铭及其解释和理由

4.蒲松龄简介

5.蒲松龄的颁奖词

6.鲁迅,冰心,王安石,蒲松龄,安徒生,都德,普希金,莫泊桑简介

蒲松龄座右铭_蒲松龄座右铭隶书

清代人。蒲松龄,蒙古族,(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均已被学术界排除。汉族这一说法为多数研究者所信从,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在《族谱序》中自云“吾族为般阳土著”。显然,他本人是自认般阳土著的,其后裔也认可这一点。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蒲氏祖先包括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是般阳(淄川)土著,判定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当以《蒲氏世谱》为据,而依据目前可资考证的材料看,还无法得出蒲松龄就是少数民族的结论。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圈养家猪,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另外蒲松龄的先祖在元代担任过般阳路总管,当时朝廷对路总管人选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元史·世祖纪三》载:“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由汉人担当各路总管是元朝定制。蒲松龄在自撰《族谱序》也提到“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所谓“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是忽必烈“罢世侯、置牧守”以前的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在此时期,蒙廷对汉地进行间接统治,委付汉人世侯直接统治,汉人总管的任用才可能“不避桑梓嫌”,才可父子相继或祖孙相传。由此补证了蒲松龄先祖为元代汉人的说法。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口技》、《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求一位名人的座右铭

[编辑本段]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民族有争议,(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其中回族、蒙古族二说均已被学术界排除。汉族这一说法为多数研究者所信从,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在《族谱序》中自云“吾族为般阳土著”。显然,他本人是自认般阳土著的,其后裔也认可这一点。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蒲氏祖先包括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是般阳(淄川)土著,判定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当以《蒲氏世谱》为据,而依据目前可资考证的材料看,还无法得出蒲松龄就是少数民族的结论。根据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上的记载来看(刘氏乃蒲松龄之妻),蒲松龄全家信佛重僧且圈养家猪,不符合山东地区回族人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另外蒲松龄的先祖在元代担任过般阳路总管,当时朝廷对路总管人选的任用有明确的规定——《元史·世祖纪三》载:“世祖二年春,二月甲子。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由汉人担当各路总管是元朝定制。蒲松龄在自撰《族谱序》也提到“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所谓“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是忽必烈“罢世侯、置牧守”以前的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在此时期,蒙廷对汉地进行间接统治,委付汉人世侯直接统治,汉人总管的任用才可能“不避桑梓嫌”,才可父子相继或祖孙相传。由此补证了蒲松龄先祖为元代汉人的说法。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口技》、《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博

蒲留仙先生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缸,中贮苦茗,具烟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成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成。

[编辑本段]族属

关于蒲松龄先世的族属有四种说法:即回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女真族说。

198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提及蒲松龄为少数民族,引起蒲 松龄纪念馆对蒲氏世谱详加考证撰文《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再 次说明蒲氏族谱第一篇序言是蒲松龄在康熙27年写,已说清蒲氏 祖先是般阳(淄川)土著,连蒲鲁浑和蒲居仁也是当地人,因此才说 “元代受秩不引桑梓嫌也。”而且写此《族谱序》时是经过“珂也有 心,搜故抄而询黄发,趾也助以笔札,校窜年余,略能成册,松得受 而考核传志之,”这说明修谱十分慎重,是经过文献故抄和口头调 查,反复核实之后并得族人之助才定稿的。因此断定蒲松龄的民族 成分还是以这部族谱为据。至于因蒲鲁浑象个少数民族的译名或 因蒲居仁在福建任过都转运盐使而说他是少数民族都是不足为证 的。如说蒲氏是回族,无论在蒲氏家族或蒲氏作品中都没有反映出 来。所以就目前可资考证的资料看,不能得出蒲松龄是少数民族的 结论。如此关于蒲松龄的民族成分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学术界 多从蒲氏自述,归其汉族本源说。

一是汉族说。这一说法为多数研究者所信从,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在《族谱序》中自云“吾族为般阳土著”。显然,他本人是自认般阳土著的,其后裔也认可这一点。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蒲氏祖先包括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是般阳(淄川)土著,判定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当以《蒲氏世谱》为据,而依据目前可资考证的材料看,还无法得出蒲松龄就是少数民族的结论。

一是回族说。其主要根据是蒲松龄自言其先世出自蒲鲁浑和蒲居仁,而蒲鲁浑姓名不像汉人,当是回回;其次,蒲鲁浑、蒲居仁曾任总管,元代任总管者多为色目人,而色目人中以回回居多。所以“蒲松龄先世确为回回人无疑”。还有研究者指出,蒲姓属阿拉伯移民常用姓氏,蒲鲁浑为阿拉伯语的汉译,系阿拉伯人名。再次,蒲居仁曾任福建等地都转运盐使,当时担任此职者多为回族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蒲鲁浑、蒲居仁究竟是不是蒲松龄先世,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极不可靠的命题”,即使二人确是蒲松龄先世,也“不见得就能作出他们即是回回,因而蒲松龄的先世为回回的确切结论”。再者,据相关史料,宋代之前蒲姓之人并不少见,未必就一定是阿拉伯移民姓氏,蒲鲁浑姓名亦是如此,以元代担任总管者多色目人作证据也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

一是女真族说。其主要依据是“蒲鲁浑”在女真语中为“布囊”之意,它是女习用的名字。元朝总管由汉人、女和契丹人担任,“永为定制”。这里的汉人包括当时北方的汉族人、女和契丹人。由此可以推知蒲祖蒲鲁浑可能原为女。

一是蒙古族说。其主要依据是,蒲鲁浑是蒙古人的名字,蒲鲁浑和蒲居仁都曾任元朝总管,在民间有着蒲氏为蒙古族的传说。路大荒1957年在其《蒲松龄》一文中曾提及,他访问过许多蒲姓人,有他们是蒙古族的传说。17年出版的《蒙古族简史》一书则明确将蒲松龄列为蒙古族文学家。南开大学中文系所著《中国史简编》亦此说,云蒲松龄“祖先是蒙古人”。秋欣《蒙古族文学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文亦认定蒲松龄是蒙古族后裔。后蒲喜章则更进一步撰文提出,“蒲松龄的远祖不仅是蒙古族,而且还是蒙古族中的皇族”。盛伟亦赞成蒙古族之说,但同时又说:“淄川蒲氏先祖为蒙古族,至于到了蒲松龄及其后世,是否要言其为蒙古族,就未必了。”

蒲松龄笔下的好媳妇?

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_____蒲松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高适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____纪伯伦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患难识朋友。——列宁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先人而后己。——《礼记》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友谊是个无垠的天地,它多么宽广啊(罗·布朗宁)

我们的朋友比我们想象的少,却比我们认识的多---(霍夫曼斯塔尔)

巨大的危险有这样的妙处,它能使陌生人中间的友爱显露出来----(法国)

正义的人朋友多(欧洲)

唯有对人慷慨大度,赞扬人家的优美,我们才能赢得朋友----(艾佛林·恩德希尔夫)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忠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友谊的敌人(维吾尔族)

性情爽朗的人,身边总是有三个朋友(哈萨克族)

性情大爽快的人朋友多,躯杆笔直的木材用处大

懈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朋友远(蒙古)

破坏水堤的是腐朽的树根,破坏友谊的是言而无信的人---(柯尔克孜族)

只关心自己幸福的人,不能和他成为知己(维吾尔族)

获得朋友的唯一途径,是要自己够得上一个朋友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好的品性(欧洲)

一个有才智的人,一般地说是很难与人相处的,他选择的人是很少的(孟德斯鸠)

卑鄙与狡诈的开始,就是在友谊的终结(欧洲)

不信任朋友比被朋友所骗更丢脸(英国)

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美国)

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藏族)

过分的称赞会损害友谊

朋友间最凶猛的瘟疫便是谄媚(英国)

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____佚名

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_____蒲松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_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高适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____纪伯伦

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______谚语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内基夫人

是所有人的朋友,对谁也不是朋友——波兰谚语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我——屠格涅夫

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懂得自爱,才能得到他人友谊。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不管怎样困难,不要求人怜悯。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患难识朋友。——列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谚语

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兰克林

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罗曼·罗兰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先人而后己。——《礼记》

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体衰而爱渝。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

居必择乡,游必择士。——《荀子》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韩诗外传》

好正道则正人至,好邪道则邪人至。——程颢

你不要把那人当作朋友,如他在你时表示好感。只有那样的人才算朋友,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难。——萨迪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马尔顿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伊索

在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伊索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伊索

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诺贝尔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培根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培根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培根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培根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培根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培根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培根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奥古斯汀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朋友是亲密的永久伙伴。

朋友之间不用言歉。

朋友永远第一,朋友的事永远最紧要。

对话就是在敌手之间,而决不会是在朋友之间进行。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内基夫人

是所有人的朋友,对谁也不是朋友——波兰谚语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我——屠格涅夫

人生最美丽的回忆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兰克林

怯懦的人,会把朋友送给刽子手。——罗曼?罗兰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奥斯特洛夫斯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需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有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古希腊)苏格拉底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希腊)斯托贝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罗马)西塞罗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

——(美)爱默生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英)培根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俄)高尔基

万两黄金容易,半个知己也难求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考验。

——马克思

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

莫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蒲松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财富。

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患难识朋友。——列宁

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先人而后己。——《礼记》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座右铭及其解释和理由

摺叠  蒲松龄笔下发家致富的好媳妇是怎样的呢?是日夜纺织还是储粮贩卖?赶紧一起跟我看看,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发家的媳妇该是咋样的?省吃俭用、努力经营、生财有道,而且还要相夫教子,其实压力蛮大的,兼顾内外,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就是奇葩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奇葩,绝对是褒义词,是夸赞。

在蒲松龄的笔下,有一个山东沂蒙地区的发家媳妇,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在夫家,都能兴旺发达,真正是替半边天争气啊。我们且看这个故事。

 沂蒙邂逅奇异家庭

话说某朝,有个叫奚山的高密人,靠著长途贩运为生,经年在沂蒙一带走动。某天又来到这一带,遇着下雨,想去熟人家住宿,“而夜已深,遍叩肆门,无有应者”。幸亏有户人家开门了,故事于是开始了。接待奚山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开门迎奚山进入。这个家庭的摆设有点奇怪,房子里没有高大的家俱,都是短足桌凳。而且家里没有加热食品的炊具,只能端上凉拌的菜。更有意思的是,这户人家总是很忙碌,即使是搬个桌椅也在房里团团转,“拔来报往,蹀躞甚劳”, 蹀躞就是小步走路、往来徘徊的样子,看得客人都很不安。在这里有个梗,且看后面如何发展。

主人殷勤接待客人,接着出来一个妙龄女郎,“窈窕秀弱,风致嫣然”,给奚山斟酒。奚山看着美女,不禁替弟弟奚三郎动心,想让她做弟媳。于是问起对方家世,才知姓古,夫妻俩就这么一个女儿,叫阿纤。奚山提起婚姻,古家人也挺欢喜,因为他们在这里也是寄居,如果能成这门婚事,全家移居到奚家去,当然求之不得。

 阿纤家的粮食

 堆积成山

这门亲事定下来一个多月后,奚山又回到阿纤家,发现有些变故,原来老翁死于一次事故——墙壁坍塌,阿纤与母亲更加下定决心前往奚家。而让人称奇的是这次迁徙的准备工作,阿纤与其母亲并不完全仰息于人,她们有自己的家产,而且连路费都不用奚山操心。老婆婆对奚山说,我们是有大笔家产的,为了能轻装和你一起去高密,我们都将其变现成了货币,“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原来,她们的资产就是储藏的粮食,而且母女俩的预测能力极准,知道奚山会来,因此提前将粮食兑现成钱。

等奚山来的时候,阿纤家还储藏了二十多石粮食,还有专门的贮藏室,在北边四五里的地方,连买主都已经有了,叫做谈二泉。母女二人委托奚山去和买主交流。奚山依言找到四五里之外的谈二泉,对方是个大腹便便的男子,“一硕腹男子”,列位读者,看到这里,又是一个梗,大家且记住了。

谈先生得知阿纤与母亲还要售卖剩下的余粮之后,专门派了一个运输队前往运粮,两个男子拉着四头骡子,来到储粮的地方是一个地窖。二十多石粮食是什么概念呢?蒲松龄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说法:四头骡子,来回运输了四趟才运完,“凡四返,而粟始尽。”贩卖完存粮,母女二人拿了现金,才跟着奚山上路。

从这个场面看,阿纤家绝对是土豪家庭,光是剩余用来做行旅费的粮食,都已经劳师动众,那么之前已经变现成资金的财产,更是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而这个家庭怎么就如此热衷于粮食的储存和贩卖呢?这里有个大大的梗,要待后面来揭开神秘的面纱。这里藏着的,是一个关于财富的神奇故事。

 日夜纺织的勤劳媳妇

 让奚家越来越富

阿纤和母亲跟着奚山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来到奚家落户,一开头又种下一个大大的梗,首先是她的性格,不好言笑,也没什么情绪,更不发怒,“寡言少怒,或与语,但有微笑。”尤其令人称奇也令人感动的是,她日日夜夜纺织,根本停不下来,“昼夜绩织”,这么漂亮勤劳的媳妇,谁不喜欢,因此奚家人上上下下都很怜爱阿纤,“以是,上下悉怜悦之。”当然,故事中的梗越来越大,因为阿纤嘱咐奚三郎说:“跟你大哥说好了,再过沂蒙我当年住过的地方时,千万不要提起我。”

阿纤是个人物,她嫁到奚家三、四年左右,奚家越来越富,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奚山有一次回到当初遇到阿纤的地方,问起左右邻居,是不是这里以前住过一户姓古的人家,结果这里的人都纷纷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有姓古的人在这里居住过,奚先生你说的那套房子,是套空宅子,十多年没人敢去住,有一天,老宅子的后墙倒塌了,我们邻居去看,发现一只巨大的老鼠被压在墙壁下面,尾巴还在外面摇动,“则石压巨鼠如猫,尾在外犹动摇”。大伙吓坏了,急忙喊人过去看事发现场,却发现原来那只压着的巨鼠不见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很多梗都揭晓了,包袱也抖出来了。种种镜头在奚山眼前再回放一遍:家里只有短脚桌椅,喜欢储存粮食,干起事来团团转,大腹便便的谈二泉先生,古翁被压在墙壁下,恰好一只大老鼠也如此……

 好媳妇被猜忌走

 奚家立马富变贫

这美丽勤劳、罕见言笑的阿纤怎么可能是一只老鼠公主呢?奚山陷入深深的疑虑中,“窃疑新妇非人”,不由得替弟弟担心,“阴为三郎虑”。他甚至拿出一只猫来试探阿纤,亲人之间失去信任已到了这种地步。

尽管蒲松龄埋下那么多的梗,他最终的目标恐怕不是让读者知道阿纤的家族是一个老鼠家族,其实剥离开阿纤是老鼠公主这层迷雾,我们很可能得出这么一个事实:不管是阿纤家族也好,还是谈二泉先生也好,都是一个靠囤积粮食、纺织致富的群体,他们勤劳聪明,昼夜操作不息,以此致富,成为土豪,但是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当地不太受欢迎,因此奚山回去打听情况时,听到了很多不利于阿纤的谣言。

奚家也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家族,他们不管阿纤嫁入奚家以来的表现,尤其是给奚家带来的巨大财富,开始给阿纤脸色看,“家中人纷相猜疑。”阿纤是何等聪明的人,觉得此处并非久留之地,于是苦求奚三郎赐离婚书。奚三郎倒是个重情义的人,他不仅深爱着阿纤,而且也看到了阿纤这个媳妇为奚家立下的汗马功劳,“自卿入门,家日以丰,咸以福泽归卿。”死活不肯,最后阿纤带着母亲偷偷离开奚家。

奚三郎忽然不见娇妻,十分痛苦,奚家人却大为庆幸,丝毫不念阿纤这个旺家媳妇的好处,“而父兄皆以为幸”,还劝奚三郎重新娶妻成立新的家庭。还好,奚三郎重情重义,真挚地爱着阿纤,怎么都不答应。

有意思的是,阿纤离开奚家不久,奚家家道没落,由富变贫,事实很明显:奚家的财富主要是由阿纤这个媳妇创造的。

 理财女神重振家业

阿纤离开奚家之后,首先是其老公奚三郎思念不已,拒绝再娶妻,渐渐地,随着奚家的没落,奚家人也开始思念阿纤。阿纤到底去哪里了?

奚三郎有个堂弟,名叫奚岚,到胶州走亲戚,发现堂嫂阿纤就租住在隔壁家,正碰上其母去世,哭得很伤心。奚岚赶紧告诉了奚三郎,奚三郎“星夜驰去”,找到阿纤,夫妻相见,眼泪涟涟。

阿纤永远都是理财女神,可谓战无不胜。就在这个时候,阿纤正打算跟着夫君回家,屋主却开始讹诈,他说这几年都没有收阿纤的房租,现在想走,没那么容易,除非阿纤留下给他做妾。奚三郎也是毫无办法,“三郎家故不丰,闻多金,颇有忧色”。这时候还是得靠理财女神。阿纤说,不著急,我有资金。于是拿出积蓄好的三十多石粮食,换做货币,不仅能偿还房租,而且还有余。

阿纤回到奚家,为重振家业,拿出自己的资金重建粮仓,继续发展粮食产业,不过一年,粮仓丰足,“家大富”。

关于阿纤的神奇故事,一者可见在华北、山东一带,明清时期可能有一个靠粮食致富的群体;二者可见女性在当时,可能已经是家庭理财的主力,这在蒲松龄笔下已经屡见不鲜。当年蒲松龄在外授课为生,妻子在家纺织养家,渐渐地,蒲松龄家庭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很可能和蒲夫人的理财持家有很大关系。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集《聊斋志异》。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之王。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之王。”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着,总近200万言。还有《狼》、《山市》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简介

1.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理由:人总有一天要长大,要离开父母的庇护,闯自己的天空。那么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独立人格就很有必要。学会独立就是学会自己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就是学会自己却承担责任。

2.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理由:熟能生巧是真理,只有不断巩固、熟悉才能把它变为自己的。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理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学习、做事不能坐井观天。要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们学到的越多,我们就会觉得未知的也越多。

4.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理由:一个人不可能孤立于他人,集体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又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5.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理由:道德不应只是规则、约束。当他成为习惯,融入你的生命,那么它就像吃饭一样平常,成为真正的精神品质。

6.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

理由:通向最成功的道路重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苦难挫折的磨练才能尝到胜利的滋味。

7.失败缘于忽视细处,成功始于重视小事。 (《成败训》)

理由:有时失败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步之差往往只是你的一个忽视。就像苹果从树上掉下了无数次,却只有牛顿注意到了。

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理由:读书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我们看的不光是文字,更是透过文字,我们感受道德作者情感、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属于那个民族的精神。

9.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理由:相同的时间,有的人效率很高,有的人却很低。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关键。节约时间就节约生命。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理由: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愿意吃苦的决心,那么通向梦想道路上的一切障碍都要为其让路。

1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出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理由:任何人要成就事业,都需要付出坚强的心力和耐性,付出十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

12.学海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

理由:告诫自己,知识是无边际的,任何人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应该不断向别人学习以充实自己。

蒲松龄的颁奖词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家。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蒲松龄,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20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25岁时蒲家因嫡悝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蒲松龄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正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奶奶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到了30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祭穷神文》。他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就是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聊斋志异》是一部很神奇的,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代宗桢十三年,公元一零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清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得很神秘,大诗人李白说他是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蒲松龄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较少,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

大明湖上就烟霞,

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蒲松龄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状况。

蒲松龄所记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饮食,也正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日常饮食习俗。山东民间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种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绿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红豆粥、荷叶粥等等。

蒲松龄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正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鲁迅,冰心,王安石,蒲松龄,安徒生,都德,普希金,莫泊桑简介

思路:从蒲松龄的生平展开。

简陋聊斋中,看尽人间冷暖,探尽官场黑暗。在幽冥世界中与花妖狐魅交谈,在文房四室里将魑魅魍魉展现,人鬼相杂,幽明相间中,你发现鬼怪的可爱,你惊异封建社会的黑暗,你挥笔间,握起了一把利剑,劈开封建思想的虚伪,这就是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家蒲松龄。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类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扩展资料: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类的再度繁荣。20世纪以后,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杂文为主,代表作有: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江西临川县盐埠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邓家巷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蒲松龄,蒙古族,公元1640-1715,清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还有初中课本中的《狼三则》、《口技》、《山市》。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大学教育。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家,龚(gōng)古尔学院院士。

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简》的出版给他带来家的声誉。

《磨坊书简》发表两年后,28岁的都德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东西》(1868),获得了广泛声誉。

《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中的杰作,它们后来均编入作者的集《月曜日故事集》。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

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福》(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以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

《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与《小东西》类似。

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

《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科学。

《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部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见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近百篇短篇,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正像他在《小东西》里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经历加进去罢了。都德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他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讽和温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普加乔夫史》诗体《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迫害。1837年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和影响很大,被誉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 由 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 《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 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集》和四部诗体《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8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莫泊桑(1850~1893)是一位法国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名著之林。

再加点分吧,费了很长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