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假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的诗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诗的出自哪句诗词。在古代,诗词是诗人用来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学艺术。想要提升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可以阅读经典古诗词。那么,怎样才能记住那些诗句的经典名句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诗经:假乐,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解:通懈,怠慢。

2、译文:

3、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4、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5、没有罪也没有过,竟遇大祸难免除。

6、奕奕:高大貌。寝:宫室。庙:宗庙。

7、jzd365.com更多诗句编辑推荐

8、君王冠礼行嘉乐,昭明您的好美德。

9、《诗经:假乐》

10、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11、媚:爱。

12、保持天命真困难。

13、三两章,情感稍缓,作者痛定思痛后对谗言所起,乱之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揭露。在作者看来,进谗者固然可怕、可恶,但谗言乱政的根源不在进谗者而在信谗者,因为谗言总要通过信谗者起作用。谗言如同鸦片,人人皆知其毒性,但它又总能给人带来眼前的虚幻的快感。因此,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沾染,便渐渐使人产生依赖感,最终为其所害,到时悔之晚矣。作者在第四章中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了一个启发:天子的独特处境、地位使其天生地缺乏这种免疫力。故与其说刺小人,毋宁说在刺君子。可谓深刻至极。此二章句句如刀,刀刀见血,将君子信谗的过程及结局解剖得丝丝入扣,筋骨毕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是送给后世当政者的一付清醒剂。吴师道云:前三章刺听谗者,后三章刺谗人。见《传说汇纂》、盖因听谗者比之进谗者责任更大,故先刺之。看来,愤激的情感并未使作者丧失理智。

14、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15、秩秩:有条不紊的样子。

16、巧言动听如鼓簧,厚颜无耻行为卑。

17、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尤其强烈,《丰年》既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与其说是周人善于深谋远虑,不如说是他们深感缺乏主宰自己命运能力的无奈。

18、命不易哉。

19、抑抑:通懿懿,庄美的样子。

20、蛇蛇硕言:夸夸其谈的大话。蛇蛇,訑訑之假借;訑,欺。

21、五两章,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他们总是为一己之利,而置社稷、民众于不顾,处心积虑,暗使阴谋,欲置贤良之士于死地而后快。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作者的描画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锋之利矣的快感。

22、所得福禄无穷尽,四方以您为准绳。

23、注释:

24、除了主观因素以外,王维对自然的热爱还有深刻的社会因素。王维一生仕途坎坷,十九岁步入仕途,初为太乐丞,后因受牵连而被贬。发妻又丧,从此未再娶,孤居三十年。王维曾受宰相张九龄的提拔,然而好景不长,张九龄罢相以后他便处处受到打击与排挤。安史之乱后他又受人诬陷,深受打击。这样复杂的社会因素,使王维深感人心险恶,仕途艰辛。于是,他只有将诸多不平与感慨藏于胸中,遁迹山林,以求得到心灵的解脱与慰藉。诗人可敬可畏啊!

25、假:通嘉,美好。乐:音乐。

26、不、止:皆为语词。聪:听。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谓听而警戒也。承上敬之敬之而言。

27、他人有心:谗人有心破坏。

28、作者应是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起调便是令人痛彻心肺的呼喊: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又是苍白而带有绝望的申辩: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情急愤急之下,作者竟无法用实情加以洗刷,只是面对苍天,反覆地空喊,这正是蒙受奇冤而又无处伸雪者的典型表现。

29、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30、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31、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32、慎:确实。

33、君子相信那盗贼,祸乱因此势暴狂。

34、这篇寓言式的小说所揭示的人生处境,大概适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将况。小人物没有大多的奢望,没有无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饱穿暖居安。他们的纯朴忠厚与愚昧无知并存,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划船便划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着。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所以鲁迅说他之所以写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5、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36、嗣武受之,胜殷遏刘,

37、酌:斟酒,倒酒。

38、巧言如簧:说话像奏乐一样好听。簧,笙类乐器的簧片。

39、显:美好。

40、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41、注释:

42、译文:

43、微:通癓,小腿生疮。尰:借为瘇,脚肿。

44、苍天已经大发威,但我确实没错处。

45、注释:

46、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47、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48、召伯虎乃与共伯和暂主朝政。太子静由召伯虎抚养。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太子静即位,即宣王。他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文武群臣,尤其周、召二公,把匡复周室的重任寄托在宣王身上。所以宣王的冠礼自然而然地便成为周室至关重大,举足轻重的事。此诗便是当时行冠礼时所采用的冠词。看来可能是召伯虎所作。通观《假乐》,除了对宣王无以复加的赞美之外,也深蕴着殷切的希望。所以魏源说:《假乐》,美宣王之德也。宣王能顺天地,祚子孙千亿,卿士多贤,皆得获天佑所致也。(《诗古微》)是与诗的主题、情调相符合的。

49、显:明白。思:语气助词。

50、赏析:

51、盗贼谗人话甜蜜,祸乱因此得滋养。

52、君子如能任贤明,祸乱难成早已终。

53、赏析:

54、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55、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56、怒:怒责谗人。

57、百辟:众诸侯。

58、鸣珂(kē):一种美玉。

59、从不犯错不迷狂,遵循先祖旧典章。

60、译文:

61、没有勇力与勇气,只为祸乱造机缘。

62、祉:福,此指任用贤人以致福。

63、热爱生活的秉性分不开的。

64、注释:

65、末章具体指明进谗者为何人。因指刺对象的明晰而使诗人的情感再次走向剧烈,以至于按捺不住,直咒其既微且尰,可见作者对进谗者的恨之入骨。那居河之麋的交待,使读者极易联想起躲在水边含沙射影的鬼蜮。然而,无论小人如何猖獗,就如上章所言跃跃毚兔,最终会遇犬获之。因为小人的鼠目寸光,使他们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也将自己送上了绝路。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进谗者的丑恶,也清醒地看到了进谗者的可耻下场。

66、《访落》、《敬之》、《小毖》这一组诗,诗中由闵予小子、维予小子、维予小子到予述及的成王自称,可以体现成王执政的阶段性,也可看出成王政治上的成长和执政信心的逐步确立。这一组内容相关而连贯的诗,虽然不是有预先确定的创作计划,但其连续的编排则应是由删诗的孔子确定的。《尚书》中自《金滕》以下诸篇,叙及周公、成王,与这一组诗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对照阅读,可增进理解;《史记》中的《周本纪》与《鲁周公世家》有关部分,也可参照阅读。如果只读《诗经》的注解,虽然也能读懂原文,但恐怕难以得到深刻的、立体化的印象。

67、《诗经:敬之》

68、日:每天。监:察,监视。兹:此,下土。

69、光耀啊,周武王,

70、君子闻谗如怒责,祸乱速止不严重;

71、命不易,形式上为纯客观的叙说,目的则在于强调周王室是顺承天命的正统,群臣必须牢记这点并对之拥戴服从。对群臣的告戒在无曰以下三句中表达得更为明显,其中陟降只能是由周王室施加于群臣的举措,而日监在兹与其说是苍天的明察秋毫(上面此诗的原文翻译如此,是出于文从字顺的考虑),不如说是强调周王室对群臣不轨行为的了如指掌,其震慑的意旨不言而喻。

72、每日监视这下边。

73、申:重复。

74、止共:尽职尽责。止,做到。共,通恭,忠于职责。

75、高高远远那苍天,如同人之父与母。

76、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77、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78、昊天已威,予慎无罪。

79、允:信然。文:文德。

80、蹦跳窜行那狡兔,遇上猎狗被击毙。

81、邛:病。

82、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83、万亿及秭。

84、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

85、敬:通儆,警戒。

86、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87、祸乱当初刚生时,谗言已经受宽容。

88、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89、率:循。由:从。

90、注释:

91、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92、行言:流言,谣言。

93、《诗经:武》

94、盗:盗贼,借指谗人。

95、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96、想我这个年轻人,敢不听从不恭敬?

97、(其五)

98、佛:通弼,辅助。一说指大。时:通是,这。仔肩:责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肩,克也。《说文》:仔,克也。二字同义。克,胜也,胜亦任也。郑笺:仔肩,任也。

99、日监在兹。

100、他人有心想谗毁,我能揣测能料及。

101、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102、《诗集传》都把《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看成组诗。小序认为依次表达嗣王朝于庙、嗣王谋于庙、群臣进戒嗣王、嗣王求助,似乎是按预定写作计划一气呵成;《诗集传》则认为此(《闵予小子》)成王除丧朝庙所作,疑后世遂以为嗣王朝庙之乐。后三篇放此;均说此四篇完成于一时。这四篇确为内容乃至人物都相关的一组诗,但并非作于一时:前两篇当作于武王去世、成王即位之初;《小毖》作于周公归政之后;《敬之》则应作于二者之间的某一个时期,此时成王已有了在周公辅佐下执政的一段经历,正处于自冲动走向成熟的过渡途中。

103、燕:安。

104、五柳先生:指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其诗作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

105、赏析:

106、犹:通猷,指诡计。

107、究竟那是何等人?居住河岸水草边。

108、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109、(其七)

110、容仪庄美令人敬,文教言谈条理明。

111、小心谨慎莫忘记,上天监察最明显。

112、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113、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老先生的话也不能说没有启发。

114、小子:年轻人,周成王自称

115、幠:大。

116、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

117、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

118、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119、《诗经:丰年》

120、日有成就月有进,学问积渐向光明。

121、序云:《丰年》,秋冬报也。报,据郑玄的笺释,就是尝(秋祭)和烝(冬祭)。丰收在秋天,秋后至冬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洽百礼),是很自然的。不过,这种活动(庆祝祭祀)恐怕不会是定于每年秋冬举行的,前面已经说过,当时不可能每年都获丰收,而此诗题为《丰年》,若在歉收乃至灾荒之年大唱颂歌,则成了滑稽的自我嘲弄。

122、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123、宜民宜人。

124、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125、遏:制止。刘:杀戮。

126、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12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28、夸夸其谈说大话,口中吐出力不费。

129、典章制度有条理,圣人将它来订立。

130、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131、全篇捧场,毫无足观,似未能弄清诗的主旨和特定的创作背景。

132、天下以您为标准。您设筵席酬友朋。

133、(其二)

134、莫说高高在上面,事物由它定升降,

135、泰幠:太糊涂。泰,通太;幠,怠慢,疏忽。

136、君子信盗,乱是用暴。

137、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138、策杖:拄着棍杖。

139、宿(xiǔ)雨:夜雨;经夜的雨水。宿,夜晚。

140、洽:配合。百礼:各种礼仪。

141、荏染:柔弱貌。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谓柔即善也,非泛言柔弱之木。

142、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143、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四句,在周颂的另一篇作品《载芟》中也一字不易地出现,其情况与颂诗中某些重复出现的套话有所不同。在《丰年》中,前两句是实写丰收与祭品(用丰收果实制成),后两句则是祭祀的实写;《载芟》中用此四句,却是对于丰年的祈求和向往。看来,《载芟》是把《丰年》中所写的现实移植为理想,这恰恰可以反映当时丰年的难逢。

144、耆定尔功。

145、赏析:

146、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147、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148、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149、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150、保佑辅佐受天命,上天常常关照您。

151、孔:很。皆:普遍。

152、璧:美玉。

153、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154、译文:

155、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156、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157、《田园乐》

158、不怀私怨与私恶,诚恳遵从众贤臣。

159、自天申之。

160、此诗主题在于忧谗忧谤,同时揭露了谗言惑国的卑鄙行径。《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161、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让人想起卡夫卡的一个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广大民众得到命令去修筑长城,据说这是来自遥远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遥远得难以想象,皇帝是谁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长城,反正不得不修。

162、於:叹词。皇:光耀。

163、君子屡次立新盟,祸乱因此便增长。

164、注释:

165、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此篇《颂》诗对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的赞美,尽管是站在周王朝统治者立场上的,但也是同时代民众心声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不像后世郊庙歌词虚应故事的陈词滥调那么惹人厌烦。

166、昊天:老天,苍天。

167、居:语助词。徒:党徒。

168、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169、作者:王维

170、《诗经:巧言》

171、前面已经说过,此时的成王,已逐步走向成熟,他在《敬之》中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对群臣的告戒和严格的自律。

172、愆:过失。忘:糊涂。

173、众位诸侯与百官,爱戴天子有忠心。

174、武、成、康的典章制度,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劝谏。这些话里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其代价不可谓不大。因为此诗是举行冠礼的仪礼用诗,有着它现实的要求,故而第三章便转锋回笔,热烈地歌颂年轻的宣王有着美好的仪容、高尚的品德,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末章紧接前文之辞,以写实的手笔勾勒了行冠礼的活动场景。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其情融融,其意洽洽。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他、不亲近他的。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这就是对一个明君的最主要的要求。短短的一首诗,围绕着德、章、纲、位赞美了年轻有为,能为天下纲纪的宣王,于有限的词句内包容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其味无穷。

175、黍:小米。稌:稻。

176、莫:制定。

177、谗人哪能尽职守,只能为王酿灾殃。

178、千重厚禄百重福,子孙千亿无穷数。

179、餤:原意为进食,引伸为增多。

180、(其六)

181、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182、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可见当时农业的重要地位。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上古的西周,绝对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当时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收,《小雅-大田》所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喜悦以及《甫田》描写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的迫切心情,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并非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因此,遇上好年成,自然要大肆庆祝歌颂。《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183、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84、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185、从不懈怠在王位,您使人民得安宁。

186、孔甘:很好听,很甜。

187、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188、娇柔袅娜好树木,君子自己所栽培。

189、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190、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91、讵(j):岂,难道。表示反问。

192、威:暴虐、威怒。

193、苍天不察太疏忽,但我确实是无辜。

194、醴:甜酒。

195、廪:粮仓。

196、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197、陟降:升降。《尔雅》:陟,升也。士:庶士,指群臣。一说士,通事。

198、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

199、命:天命。易:变更。此句谓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200、庶:几乎。遄沮:迅速终止。

201、烝:献。畀:给予。祖妣:男女祖先。

202、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203、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204、赏析:

205、经验,表示要好好学习,日积月累,以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负起承继大业的重任。但是,群臣却不能因此而对成王这位年幼的君主轻略忽视,甚至可以玩之于股掌,成王并没有放弃对群臣陟降(此处偏重于降)的权力,也没有丝毫减弱国家机器日监在兹功能的打算,更重要的是,成王的律己,是在以坚强的决心加速自己的成熟即政治上的老练,进而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年幼而不谙朝政的成王,群臣对之或许有私心可逞(但还会存有对摄政周公的顾忌);而逐渐成熟的成王,决心掌握治国本领而努力学习的成王,群臣对之便只能恭顺和服从,并随时存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诗中的律己也就产生了精心设计的震慑。

206、祸乱再次发生时,君子居然也听从。

207、干:千之误。

208、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此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

209、受禄于天,保右命之,

210、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211、群匹:众臣。

212、您既端庄又坦荡,应理天下称君王。

213、德合庶民与群臣,所得福禄皆天成。

214、职:主要。乱阶:逐渐引出祸乱的一连串事件。阶,阶梯,此为比喻义。

215、崆峒:指仙山。

216、耆:致,做到。尔:指武王。

217、《式微》

218、诡计总有那么多,你的同伙剩几员?

219、(其一)

220、巍然宫室与宗庙,君子将它来建起。

221、拳:勇。

222、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223、亿:周代以十万为亿。秭:数词,十亿。

224、颜回(前521年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也称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简居陋巷,为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过着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四十岁时便英年早逝。

225、式微,式微,胡不归?

226、墍:安宁。

227、乱之初生,僭始既涵。

228、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229、盟:与谗人结盟。

230、赏析:

231、令德:美德。

232、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

233、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234、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235、稌),贮藏粮食的高大仓廪,再加上抽象的难以计算的数字(万、亿、秭)。这些静态汇成一片壮观的丰收景象,自然是为显示西周王朝国势的强盛,而透过静态,读者不难想像静观后面亿万农夫长年辛劳的动态。寓动于静之中,写来笔墨十分经济,又给读者留下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不过,在周王室看来,来之不易的丰收既是人事,更是天意,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丰收归根结底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诗的后半部分就是感谢上天。

236、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237、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238、僭:通谮,谗言。涵:容纳。

239、穆穆:肃敬。皇皇:光明。

240、这是一首为周宣王行冠礼(成年礼)的冠词。

241、赏析:

242、跃跃:跳跃的样子。毚:狡猾。

243、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

244、胜:比得过,胜得过。

245、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246、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247、奕奕寝庙,君子作之。

248、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249、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50、竞:争,比。烈:功业。

251、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

252、缉熙:积累光亮,喻掌握知识渐广渐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缉,绩也。绩之言积。缉熙,当谓渐积广大以至于光明。

253、克绍基业而又有所巩固发展的考虑,其善意用心无可厚非,却并不合乎实情。

254、(其四)

255、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256、麋:通湄,水边。

257、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258、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259、诗经式微

260、且:语尾助词。

261、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262、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263、原文:

264、在现在来看,身为小人物而敢于发牢骚,并且牢骚之辞竟可录入书中,成为经典,来教育后代,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它让人想到,千方百计要维护自己统治的人,把不满自己统治的言论记录下来传给后世,究竟是愚昧还是一种权谋?

265、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266、悠悠昊天,曰父母且。

267、(其三)

268、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当代着名学者陆侃如先生指出,从王维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与我心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这几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开发王维诗的钥匙了,这钥匙就是个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269、假乐君子,显显令德,

270、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271、无罪无辜,乱如此幠。

272、蛇蛇硕言,出自口矣。

273、胡:为什么。

274、式微,式微,胡不归?

275、就:久。将:长。

276、继承者是武王,

277、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278、注释:

279、往来流传那谣言,心中辨别识真伪。

280、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281、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282、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283、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284、酿成美酒千杯万觞,

285、译文:

286、译文:

287、秩秩大猷:多而有条理的典章制度。

288、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289、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290、腿上生疮脚浮肿,你的勇气哪里见?

291、君子屡盟,乱是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