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的诗意

1、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2、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3、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4、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5、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6、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了,

7、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8、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9、原文:

10、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11、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12、原文:

13、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诗意:

16、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7、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18、饮酒的诗意

19、嫦娥的诗意

20、惊:惊动,扰乱。

21、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22、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3、诗意:

24、千里共婵(ch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25、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26、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2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8、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29、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30、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31、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32、《绝句》

33、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34、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5、迟日江山丽,

36、高处不胜寒。

37、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38、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39、赏析:

40、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41、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42、译文:

43、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44、桂花:一种春桂,木犀的通称。一般在八月开花。

45、《鸟鸣涧》

46、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47、登高的诗意

48、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49、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50、惊动了山中的鸟。

51、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52、两个黄鹂鸣翠柳,

53、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54、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55、《水调歌头》

5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57、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58、短篷:有篷小舟。

59、诗意:

60、碧海青天夜夜心。

61、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62、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63、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64、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6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6、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7、陆游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68、可就因为出身微寒,

69、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70、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71、诗意:

72、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73、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74、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75、译文:

76、泥融飞燕子,

77、早春的诗意

78、天街:京城街道。

79、云母屏风烛影深,

80、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81、唐杜甫

8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3、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84、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85、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

86、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87、最是:正是。

88、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89、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90、沾衣欲湿杏花雨,

91、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92、原文:

93、此事:代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9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95、作者:杜甫

96、作者:孟浩然

97、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98、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99、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100、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101、见:(读xin)同现,出现。

102、注释:

103、赏析:

104、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05、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106、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107、原文:

10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9、仗:拄着。藜:指拐杖。

110、注释:

11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2、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113、山鸟:山中的鸟。

114、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115、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116、《嫦娥》

117、原文:

118、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119、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120、达旦:到天亮。

121、翻译:

122、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123、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124、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125、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126、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127、凭它径寸之苗,

128、《早春》

129、绝句的诗意

130、作者:陶渊明

131、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132、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33、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134、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35、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136、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137、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动静结合。

138、注释:

139、月出:月亮升起。

140、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141、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142、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143、诗意:

144、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145、绝胜:远远胜过。

146、作者:王维

147、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148、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149、西岭:西岭雪山。

150、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151、唐杜甫

152、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153、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154、嫦娥应悔偷灵药,

155、诗意:

15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7、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58、处:时。

159、简练、通顺这几个事项。通过阅读古诗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诗句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鸟鸣涧的诗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60、时而在山涧处发出轻轻的鸣叫声。

16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62、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163、赏析:

164、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65、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66、鸟鸣涧的诗意

167、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168、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

16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70、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171、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7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3、窗含西岭千秋雪,

174、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尔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而人闲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但是添加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175、《春晓》

176、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177、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

178、杖藜扶我过桥东。

179、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18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81、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182、泊:停泊。

183、《咏史郁郁涧底松》

184、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18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86、作者:韩愈

187、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188、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189、不胜(shng,旧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190、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191、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192、《饮酒》

19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4、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

195、古木阴中系短篷,

196、一行白鹭上青天。

197、春风花草香。

198、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19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00、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201、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202、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203、此事古难全。

204、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205、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206、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7、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208、迟日:指春天。

209、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210、长江渐落晓星沉。

211、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212、鸳鸯睡在沙上。

213、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214、注释:

215、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着称。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16、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217、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218、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219、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220、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221、翻译:

222、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

223、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224、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225、润如酥: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226、赏析:

22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28、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

229、注释:

230、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231、原文:

232、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33、注释:

234、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235、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世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236、《登高》

237、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238、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23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40、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241、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242、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

243、但:只。

24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245、赏析:

246、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247、水调歌头的诗意

248、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249、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250、注释:

25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52、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53、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54、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255、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25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57、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258、赏析:

259、《绝句》

260、作者:左思

261、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262、注释:

263、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264、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聂):履、登。

265、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266、啼鸟:鸟的啼叫声。

267、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26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69、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270、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271、原文:

272、宋僧志南

273、注释:

274、作者:李商隐

275、注释:

276、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277、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278、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79、门泊东吴万里船。

280、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81、沙暖睡鸳鸯。

282、作者:苏轼

28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84、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2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86、远看草色碧绿,近看没有绿色。

28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288、吹面不寒杨柳风。

289、赏析:

29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91、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29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93、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294、译文:

29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96、赏析:

297、《绝句》

298、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299、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300、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301、引人向上的韵致。

30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30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04、时:时而,偶尔。

305、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306、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307、涧:很小的峡谷,但有水。

308、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309、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310、春晓的诗意

3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12、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13、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

314、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

315、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316、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