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大全及答案搞笑谐音字_歇后语大全谐音笑话
1.谐音歇后语笑话
2.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精选93句)
3.谐音歇后语小笑话短句摘抄
4.有关谐音的歇后语和一些汉字的笑话
5.求一些谐音歇后语,和一些谐音笑话,和汉字的由来。快!!!!!!!!!
6.有谐音的笑话 故事 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
1.矮子过河——安(淹)心
2.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3.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4.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5.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6.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7.大粪池里游泳--不怕死(屎)
谐音笑话
1、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2、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谐音救人
某贵官请宴。厨子因所煎的饼子夹生,被贵官打入狱中。
隔日,贵官重新办酒设宴。有两人想救厨子,一人扮作先生,另一人扮
作老人请算八字,在酒席旁。
先生:“尊老庚甲为哪一年?”
老人故意大声说:“丙子生。”
先生连连大声叫:“不好不好。”
老人装作不乐,问:“才说一个年头,又无时日,怎么就已说不好?”
先生说:“昨日甲子生的还在狱中未放,何况你是丙子生(谐音“饼子生”)的?”
坐客都大笑起来。贵官领悟其意,于是释放了厨子。
谐音歇后语笑话
分类: 休闲 >> 幽默滑稽
问题描述:
要准确的啊,简短些,歇后语笑话要好笑,字谜要有答案
解析:
歇后语: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阳--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碗吃饭--靠天(添)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六 汉字的语文知识
“永”字八法[编辑]
字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七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火”、(一命)“呜呼”。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低限,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偶尔还在使用,一般人也明暸其意思。
八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后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九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语表形的最小单位,类似於英语的“字母”。但是,和“字母”不同,汉字同时也有表意成分,因此类似於“英语词组”中的单个“单词”。因此汉字是介於英语中“字母”和“单词”间的一个成分,对於这一点,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出。
词语是汉语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於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词语,比如“我”,类比於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词语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千个常用字,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英语四级不过4000个词汇),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这种组词的高效率保证了汉字系统的稳定性,即词汇增加、语言发展而基础汉字基本不变。
十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Big5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而Unicode的中日朝统一汉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高达七万字。
十一 汉字的影响
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
契丹文
女真文
西夏文
古壮字(方块壮字)
古白字(方块白字)
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
字喃
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名(仮名)、以及朝鲜语的谚文(?)在创制时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十二 现在或曾经使用汉字但非使用汉语的地区与国家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很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根本不使用汉字了;在韩国,汉字的使用有可能减少的趋势。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名称也使用汉字。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现在的日本已限制汉字的使用,二战后简化了部分汉字并且颁布了常用汉字表及人名用但使用汉字,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还在使用汉字,人们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十三 对民俗的影响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好学孔孟”谐音字:中国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画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一幅九九消寒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画,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国内,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 *** 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画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画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十四 对艺术的影响
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十五 汉字的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十六 汉字简化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中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当中有人坚持汉字的传统,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弃使用汉字。这些鼓吹放弃汉字运动的立论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因为汉字不能透过打字机书写,而必须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铅字。就此,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日语:二战后,日本也打算完全放弃汉字,但因为日文名只能表音,废除汉字后很不方便,最后汉字得以留存,但公布了《当用汉字表》(1850字),限制出版品汉字使用,但造成诸多表达上的不便,於是又有后来又于1981年公布《常用汉字表》(1945字)。
越南语:越南在法国殖民者的强制之下,早在19世纪末就很大程度上放弃了汉字,而使用拉丁化越南文代替。二战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后来改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为普及教育,正式彻底地废弃了汉字。
朝鲜语:1444年,朝鲜颁布推行《训民正音》,用汉字笔画式拼音字母,即谚文字母。由于谚文字母在印刷拼写时,可以将拼一个字的字母写在一起,可以方便地看成是一个字(虽然这样也会产生很多重音),因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48年完全放弃了汉字;而大韩民国从10年宣布停止在学校教授汉字,自16年以后,使用汉字的人也愈来愈少。但近年又有恢复汉字的呼声。
以下为各地区对汉字简化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 - 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修订后重新发表,一直在中国大陆及新加坡使用至今。1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於简单且混乱而于1986年正式宣布废除。
新加坡 - 过去曾经尝试推出自己的汉字简化表。1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的简化字。
马来西亚 - 1981年出版《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泰国 - 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教授简体字,实际教学中简繁并用。
日本 - 日本民间长期流行着一些简体字。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有131个是简体字,与中文简体字相同的有53个,差不多相同的有9个。
韩国 - 1983年《朝鲜日报》公布第一批简体字90个,在《朝鲜日报》上使用,与简体中文相同的有29个,差不多相同的有4个。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 台湾并没有类似於以上地区,由官方规范、系统化的以简体字取代同义繁体字的过程。
这种情况也使在说汉语的地区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字及简体字。现在中国大陆和新加坡华人间,一般使用简化汉字,在香港、澳门一般使用传统汉字,没有进行过官方统一规范。台湾是使用传统汉字的主要地区,教育当局曾对用字发布若干规范,与港澳的汉字有些许的差别。对於使用简体字或繁体字对语言学习及运用的影响,学者及一般民众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及意见。
50年代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为普及教育,提出了简化字:
有时是纯把笔划简化(例如:叶与叶;万和万);
有时几个繁体字被简化成一个简体字;(例如:后与后;几与几)
有时则把古汉字赋与新意义,选简体字使用(例如:丰与丰;腊与腊)。
汉字简化主要以“述而不作”为原则,即主要是用通行已久的俗体字或笔画简单的异体字,而不另创新字。也有不多的新创字,如:尘。
但是自推行汉语文字改革以来,简化汉字一直颇受争议。
十七 异体字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还有许多异体字。他们是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为历史缘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与“龢”,“秋”与“秌”和“龝”等。
中国大陆於1956年公布整理异体字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恢复了部份异体字。如“於”曾被当作“于”的异体字废除掉,但在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又恢复成为规范字。另外,不同地区对异体字的取舍有所不同,例如:韩国就以汉字各种异体字中最早出现的样式为标准写法。所以,在韩语汉字的标准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帮”、取“畵”而不取“画”。
十八 字形
各地汉字差异由於各地对字形的使用并没有统一,加之大陆地区使用“新字形”,便产生了许多差异。例如“刃”及“角”,在各地写法都不尽相同。 又如“口”字,台湾规定最后一横要写得超过上面的横折露出来一点,其他地区的写法却是不出头的(注意右图“启”字的“口”)。
十九 汉字的计算机处理
详见中文信息处理 由于打字机键盘在设计时本身没有考虑汉字输入的问题,输入汉字往往比输入拼音文字困难。汉字没有经过中文打字机的普及,直接进入了电脑中文信息处理阶段。在电脑发明初期曾引起汉字能否适应电脑时代的问题,支持汉字拉丁化的学者甚至以此为理据。
随着各种中文输入法的出现,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存储、输出技术得到了基本解决,大大提高了中文写作、出版、信息检索等的效率。目前中文输入法有上千种之多,主要包括表音输入和表形输入两类,也有两者兼之的。汉字的语音输入、手写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如收录数千字的(中国大陆)、Big5及CNS11643(台湾)、HKSCS(香港)、JIS(日本),以及收录两万多字的GBK(中国大陆)、国际标准Unicode、ISO10646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技术及其他种种因素,在收录字数,及收录字体等方面或做不同层次的调整。例如台湾的民间机构资策会推出字码标准时,为方便电脑处理汉字,以“统一异体字”的名义纳了多个字型比较简化的日体汉字,如:“衞”->“卫”。
中国 *** 为了解决邮政,户籍整理等领域用字的迫切需要,于2000年实行了一个新的汉字编码的国家标准《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2000,共收汉字27484个。并强制所有在中国售卖的计算机产品必须支持这个新的国家标准。
二十 汉字编码系统
为进行信息交换,各汉字使用地区都制订了一系列汉字字符集标准。
国标码(“国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GB2312收录6763个汉字,GBK收录20912个汉字,最新的GB18030收录27533个汉字。
BIG5码。收录13053个汉字。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字节或两字节编码。
Unicode并不被中国 *** 很好的接受。中国 *** 要求在中国大陆出售的软件必须支持GB 18030编码。
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二十一 汉字的将来
现在简化汉字主要通行於中国大陆、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华人社区;繁体汉字则通行於台湾、港澳和美洲的华人社区。
有人相信繁体中文比较难学会书写,故此繁体中文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少。在另一方面,有很多文化上的保守人士认为简体中文是“不纯的”和“低劣的”汉字。但随着中国大陆政治上和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加,简体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繁体中文的使用似乎不大可能回复到以前的统治地位。在文化层面而言,除非中国大陆欲与台湾分离及与古代中国文化彻底脱离,否则繁体字不会完全消失。
不过不管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在其他地方,书法界一般都是用繁体汉字来创作。很多人认为,相对简体汉字,繁体有些书写形式更有美感。
实际上,大陆、台湾和港澳三地日益加深的经济联系,迫使民间跨越两种书写体系的障碍。现在香港的日常使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简体汉字,一些学校也已经把课本转化成了简体中文版本。也有些大陆人为了提高与港台人士的沟通效率,尝试繁体字的书写。作为文化的载体,未来汉字的发展,可能是任何人也难以预料的。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精选93句)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谐音歇后语笑话大全,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谐音歇后语笑话 篇11.为什么
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叫魏茂。他在中国找工作。他来到一个公司里,一个人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我姓魏。”“魏什么?”“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
2.“中国的疆域”
李先生:中国的疆域有多大?
某学生:中国的江玉?长江的江玉还是黑龙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绩,可能倒数第一。
某学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读书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数=dàoshǔ=到蜀
3.美日在亚洲
李先生:你怎么说美、日都在亚洲?
全求通:我说每日都在亚洲怎么不对?我不是天天都在亚洲吗?
4.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乘。”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电,经理口瞪口呆。
5.蘸着吃
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她马上站起来,又被告诉“你蘸着吃!”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6.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7.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谐音歇后语笑话: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土地爷洗脸--失(湿)面子
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土地老爷穿素--白跑(袍)
下雨天出太阳--情(晴)
下雨天不戴帽--临(淋)到头上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山沟里敲鼓--回想(响)
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马背上打掌子--离题(蹄)太远
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小碗吃饭--靠天(添)
谐音歇后语笑话 篇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谐音歇后语小笑话短句摘抄
1、
2、反穿皮袄——装佯
3、矮子过渡——安心
4、老公拍扇——凄凉
5、谐音汉字歇后语
6、小秃脱帽子——头明
7、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
8、狗咬碗橱——吃不开
9、王八中解元——规矩
10、生花生——非吵不可
11、秀才的毛巾——包输
12、老九的兄弟——老实
13、蟒蛇缠犁头——狡猾
14、钝刀破竹——想不开
15、风吹灯草——心不定
16、马店买猪——没那事
17、龙王爷搬家——厉害
18、东岳庙里二胡——鬼扯
19、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20、关羽——没人敢来
21、千里坐官——为了吃穿
22、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23、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24、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25、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26、武大郎卖刺猬——扎手
27、灯草拐杖——做不了主
28、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29、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30、轿花了看戏——穷开心
31、风吹蒲公英——轻飘飘
32、五齿铁耙搔痒——硬手儿
33、和尚拾到篦子——没有用
34、咸菜煎豆腐——有言在先
35、大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36、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37、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8、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39、狗熊练玩艺儿——混饭吃
40、猴子上果树——肚里充实
41、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42、田里的蚯蚓——满肚子疑
43、盐场的伙计——爱管闲事
44、矮子排长队——倒数第一
45、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46、老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47、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48、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49、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50、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51、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52、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
53、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54、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55、抱扯媚眼——两眼一翻
56、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57、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谈
58、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59、猪八戒坐班房——不白之冤
60、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61、猪八戒笑孙猴——不知自丑
62、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63、矮子中选将军——也可将就
64、老虎身上的苍蝇——拍不得
65、胸窝里栽牡丹——心花怒放
66、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
67、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68、半天云里响炸雷——惊天动地
69、唐僧的眼睛——不认识好坏人
70、大年三十的烟火——万紫千红
71、大风吹倒帅字旗——出师不利
72、守着窝门抓鸡——一个也不留
73、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74、茅坑里丢**——你激起公愤
75、乌龟翻筋斗——一个又一个规定
76、六月天下雪——得之不易:难得
77、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
78、屎壳郎趴在马路上——装小轿车
79、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80、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81、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82、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
83、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84、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85、十字街口的烂半头——踢打出来的
86、大热天下暴雨——猛一阵;长不了
87、山羊病缠在绵羊身亡——代人受过
88、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89、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90、挑水带洗菜——一举两得;两得其便
91、**和尚念佛经——慈悲;慈善
92、浆糊锅里煮皮球——说你混球你还一肚子气
93、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
有关谐音的歇后语和一些汉字的笑话
谐音歇后语小笑话短句摘抄
1、猪八戒啃猪蹄——忘了自个儿姓名;自残骨肉
2、四字加马字——敢莫要骂
3、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4、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5、三仙姑得道——一人一个说法
6、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7、蟒蛇缠犁头——狡猾(绞铧)
8、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9、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0、悬崖上扭秧歌——高兴到头了
11、小豆子拌干饭——闷起来了
12、狗思量猪头舌——休想得到
13、五斤的鸭子三斤的嘴——就是嘴行
14、蛇吃秫秸秆——直脖子
15、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16、耍龙尾的——老落后
17、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18、大风吹倒玉瓶梅——落花流水
19、剥皮的树——不长
20、兔子头上插花柴——装梅花鹿
21、狐狸装猫叫——想偷鸡(投机)
22、张飞摆屠案——凶神恶杀(煞)
23、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24、错贴的门神——翻(反)了脸
25、电线杆上绑鸡毛——胆子不小
26、牛角对菱角——一对奸
27、脱掉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28、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29、飞机上生孩子——高产
30、豁子喝汤——无耻下流
31、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
32、皇帝剃光头——不要王法(发)
33、晴天打雷——空喊;离奇;太离奇
34、船到桥头——自会直
35、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6、老鼠掉到饭坛里——闷死了
37、大风卷小雪——吹了
38、黄瓜屁股——苦口
39、飞机上讲评书——空话连篇
40、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41、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42、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43、发丧娶媳妇——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4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5、瞎子牵着盲人走——方向不明
46、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47、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48、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49、老太太过马路——左顾右盼
50、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51、风吹鸡毛——忽上忽下
52、兔子急了眼——咬人
53、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54、"马跑哩,兔窜哩——各有各的打算哩"
55、剥开墨鱼皮了肚——一副黑心肠
56、棉花湿了水——不谈(弹)了
57、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58、一张席子两人睡——亲密无间
59、厕所里玩撑竿跳——过分(粪)
60、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汉字谐音歇后语笑话
1、大年三十的烟火——万紫千红
2、挑水带洗菜——一举两得;两得其便
3、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4、小秃脱帽子——头明(图名)
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6、猪八戒坐班房——不白之冤
7、唐僧的眼睛——不认识好坏人
8、火烧到额头——迫在眉睫
9、风吹灯草——心不定
10、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1、六月天下雪——得之不易:难得
12、灯芯草做琴弦——不值一谈(弹)
13、狗熊练玩艺儿——混饭吃
14、大风吹倒帅字旗——出师不利
15、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
16、十字街口的烂半头——踢打出来的
17、和尚念佛经——慈悲;慈善
18、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19、老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20、田里的蚯蚓——满肚子疑(泥)
21、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22、矮子中选将军——也可将就
23、关羽——没人敢来
24、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2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26、轿花了看戏——穷开心
27、老虎身上的苍蝇——拍不得
28、五齿铁耙搔痒——硬手儿
29、浆糊锅里煮皮球——说你混球你还一肚子气
30、抱扯媚眼——两眼一翻
31、大热天下暴雨——猛一阵;长不了
32、山羊病缠在绵羊身亡——代人受过
33、东岳庙里二胡——鬼扯
34、茅坑里丢——你激起公愤(粪)
35、一把粉打在后颈窝——釉子上反了
36、守着窝门抓鸡——一个也不留
37、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38、武大郎卖刺猬——扎手
39、千里坐官——为了吃穿
40、盐场的伙计——爱管闲(咸)事
41、屎壳郎趴在马路上——装小轿车
42、猪八戒笑孙猴——不知自丑
43、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44、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45、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46、风吹蒲公英——轻飘飘
47、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48、乌龟翻筋斗——一个又一个(龟)规定
49、蟒蛇缠犁头——狡猾(绞铧)
50、猴子上果树——肚里充实
51、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52、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53、和尚拾到篦子——没有用
54、胸窝里栽牡丹——心花怒放
55、半天云里响炸雷——惊天动地
56、狗咬碗橱——吃不开
57、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58、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59、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60、矮子排长队——倒数第一
汉字谐音的笑话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小学谐音歇后语笑话大全小学谐音歇后语笑话大全
1、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2、鲢巴头鱼——脑壳大
3、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4、水龙车遇红灯——畅通无阻
5、四字加马字——敢莫要骂
6、矮子推车——搭不上襻;搭不上伴
7、二个盘子三条鱼——多余;鱼余
8、白布做棉袄——反正都是理(里)
9、关羽开凤眼——要
10、吃铁条拉罩铝——竟从腚里编
11、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12、黄连泡瓜子——苦人(仁)儿
13、垃圾堆里的仕女图——废话(画)
14、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15、夏天的袜子——可有可无
16、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17、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18、新摘的板栗球——刺多
19、豆腐堆里一块铁——有软有硬
20、春江水暖——鸭先知
21、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22、对牛弹琴——白费劲
23、八月十五过年——差远了
24、久旱逢甘雨——欢喜;个个喜爱
25、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26、老虎灶请客——精查;精茶
27、"马跑哩,兔窜哩——各有各的打算哩"
28、十天九雨——缺少情意
29、张飞讨债——声势凶
30、骑在老虎身上——身不由已
31、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32、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3、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4、电线杆子挂暖壶——水平(瓶)高
35、老太太站岗——立场不稳
36、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37、引风吹火——费力不多
3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9、张飞睡觉——不闭眼
40、端午节后布谷叫——过时啦
41、黄连水里泡竹笋——苦透了
42、做梦讨老婆——想偏心了
4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44、胡子套索索——谦虚(牵须)
45、猪八戒吃西瓜——独吞
46、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47、大乌龟背上背个小乌龟——上面又有新(龟)规定
48、猪八戒喝恶水——各有各的口味;各对口味
49、老鼠掉进开水锅——没得命了
50、两代寡妇——没功夫
51、瘸子屁股——歪门邪道
52、风吹云朵——飘浮不定
53、牛脚踏勒畚箕里——奔牛;畚牛
54、木偶戏子的脑壳——随摆
55、瘸子屁股——歪门邪道
56、矮子爬扶梯——步步高升
57、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58、哑巴吃蚕豆——心中有数
59、正月初一捧元宵——只只好;个个好
60、风吹杨柳——左右摇摆;摇摆不定
61、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6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63、王八上面站个小王八——上面又有新规定
64、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65、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66、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67、八月十五团圆节——一年一回
68、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69、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0、猴子扫地——眼前光鲜
71、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72、饿虎进宅——四邻不安
73、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74、瞎子屙尿——没向志
75、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经
76、黄连刻和尚——苦师傅
77、牵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78、寡妇卖孩子——最后一着
79、二小扛房梁——顶这了
80、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求一些谐音歇后语,和一些谐音笑话,和汉字的由来。快!!!!!!!!!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矮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过河——安(淹)心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八仙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渡)
八仙桌上摆夜壶--不是个(家)伙
叶子炒大葱--亲(青)上加亲(青)
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打鸟没打中----非(飞)也
打着灯笼拾粪--杖死(屎)
大车后面拴小牛--歹毒(带犊)
大船载太阳--勉强度(渡)日
大粪池里游泳--不怕死(屎)
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
大海里的水--到哪里哪里嫌(咸)
恶狗咬天--狂妄(汪)
甘庶地里长草--荒唐(糖)
赶着绵羊上树--难往上巴(扒)结
刚学理发就碰上大胡子--难题(剃)
寒冬腊月的萝卜--动(冻)了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官(冠)
贾家姑娘嫁贾家--(贾)门事(贾氏)
拉马不骑---过牵(谦)了
腊肉汤里下面条---油盐(有言)在先
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枇杷”与“琵琶”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答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谐音的笑话 故事 歇后语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关于汉字的知识
一 历史;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二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三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不足,大量事物以通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但事物众多,不可能都用单一汉字表示,且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本身的学习困难,汉语逐步从单字表意演变为词语表意为主导。
四 造字及组成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於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尺)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台湾等地仍可见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规范,汉字已经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如“氦”、“氯”、“氡”、“锗”、“铬”、“铀”等。这种造字方法还在一直沿用,用于新元素的命名。化学元素的造字规律详见元素。
六书是汉字构成的分析,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的汉字构造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惟要注意的是,“六书”是对汉字产生的整理及分类,并不是造字的法则。
五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画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
六 汉字的语文知识
“永”字八法[编辑]
字形
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搞”、“刘”;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七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存在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汉字具有多种发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不存在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救火”、(一命)“呜呼”。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低限,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偶尔还在使用,一般人也明暸其意思。
八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於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於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於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ang”,后者为“lo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九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语表形的最小单位,类似於英语的“字母”。但是,和“字母”不同,汉字同时也有表意成分,因此类似於“英语词组”中的单个“单词”。因此汉字是介於英语中“字母”和“单词”间的一个成分,对於这一点,从数量上也可以得出。
词语是汉语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於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词语,比如“我”,类比於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词语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词语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千个常用字,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英语四级不过4000个词汇),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这种组词的高效率保证了汉字系统的稳定性,即词汇增加、语言发展而基础汉字基本不变。
十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Big5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而Unicode的中日朝统一汉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高达七万字。
十一 汉字的影响
对其他文字的影响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
契丹文
女真文
西夏文
古壮字(方块壮字)
古白字(方块白字)
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
字喃
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名(仮名)、以及朝鲜语的谚文(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山上滚石头——实打实(石)
母鸡上鸡窝——笨(奔)蛋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