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有哪些分类和种类

2.什么是诗歌?

3.诗歌有哪些常识?

4.诗歌的分类

诗歌分为哪些类别和形式_诗歌分为哪些类别

楼主您好,按内容分,可以分为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思乡诗)、(闺怨诗)、(讽喻诗)等。

分别举例如下:

1、边塞诗:

《关山月》

(唐)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山水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3、田园诗:

《北涧泛舟》

孟浩然

北涧流恒满,

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

何必五湖中。

4、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5、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6.怀古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7、思乡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8、闺怨诗: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9、讽喻诗: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诗有哪些分类和种类

诗歌的种类有哪些?

有诗经,七言律诗,五言律诗,现代诗歌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别。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一、古诗分类:

1、按音律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二、新诗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砼的种类有哪些?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

混凝土定义:

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

混凝土种类:

按胶凝材料不同,分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石膏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土等;

按表观密度不同,分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混凝土;

按使用功能不同,分结构用混凝土、道路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及防辐射混凝土等;

按施工工艺不同,又分喷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振动灌浆混凝土等。

混凝土的分类还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来划分。

龟的种类有哪些

常见的种类如下:

巴西红耳龟是泽龟科彩龟的亚种之一,是一种半水栖龟类。因其头顶后部两侧有2条红色粗条纹,故又名为红耳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原产美洲 ,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而且很适宜人工养殖。

鳄龟

鳄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分为两大种类,俗称大鳄与小鳄。大鳄又名真鳄龟(产自北美洲美国东南部),小鳄又名拟鳄龟,有四个亚种,分别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常见的有北美和佛州,其中佛州因一些人为原因价格较贵。因体型大且攻击性强,除了短吻鳄较少有天敌。曾由于人类的猎杀失去栖息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成易危物种。后因其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深受国内龟类爱好者青睐。

中华草龟

中华草龟是我国龟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全身是宝,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奉为食补和药补的上上品。中国历来把其当做健康长寿的象征。在国际市场上,中华草龟十分畅销。日本、菲律宾以及欧美各国人民将其视为象征“吉祥,延年益寿”之物。

黄喉拟水龟

黄喉拟水龟为龟科拟水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海南、西至云南等地,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常于附近的小灌丛或草丛中。

RNA的种类有哪些

RNA主要分三类,即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mRNA(信使RNA)。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内容按照细胞核中的DNA所转录;tRNA是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组分,是蛋白质合成的工作场所。

桥的种类有哪些?

按材质分:

木质桥 石桥 砖桥 混凝土桥 钢筋混凝土桥

按外观分:

梁桥 拱桥 斜拉桥 悬索桥 高架桥 组合体系桥

按用途分:

铁路桥、公路桥、管道桥、多用桥 (立交桥属于公路桥)

按跨越物件分:

跨越河流的跨河桥 跨越山谷的跨谷桥 跨越铁路或公路的跨线桥(又称立交桥) 跨越城区、工业区或农作物区的高架桥(又称栈桥)

按桥身能否活动分:

固定桥 开启桥 浮桥

按桥梁总长度或跨度可分:

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用浮桥。 <BR>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建立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建立,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BR>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展,经济和技术的展,又反过来 *** 桥梁的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建立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建立的。 <BR>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钜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BR><BR>桥的型别,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等之别。 <BR>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我国秦汉以前的桥几乎都是木桥。如最早出现的独木桥、木柱梁桥。约商周时便出现浮桥,战国前后又出现排柱式木梁桥和伸臂式木梁桥。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质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强度和长度支配等,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南北朝始遂为木石混合或石构桥梁所取代。 <BR>石桥和砖桥。一般是指桥面结构也是用石或砖料来做的桥,但纯砖构造的桥极少见,一般是砖木或砖石混合构建,而石桥则较多见。到春秋战国之际便出现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桥,西汉进一步发展为石柱式石梁桥,东汉则又出现了单跨石拱桥,隋代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弧形石拱桥,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桥。宋代是大型石桥蓬勃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像泉州洛阳桥和平安桥那样的长达数里横跨江海交汇处的石梁桥,以及像北京芦沟桥和苏州宝带桥那样的大型石拱桥。 <BR>竹桥和藤桥。主要见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一般只用于河面较狭的河流上,或作为临时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种索桥,南北朝时称竹质的溜索桥为“笮桥”。后来出现了竹索桥、竹浮桥和竹板桥等。铁桥,在古代包括铁索桥和铁柱桥两种。前者属于索桥类,较多见,约在唐代便出现;后者属于梁桥类,实为木铁混合桥,极少见,在江西见一例。 <BR>盐桥和冰桥。主要见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前者主要见于青海盐湖地区,后者主要见于北方寒冷地区。 <BR>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型别。 <BR>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它桥形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著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越跨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 <BR>浮桥。又称舟桥、浮航、浮桁,因其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一种用于数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连横于水上的)连锁起来并列于水面,船上铺木板供人马往来通行的桥。若按严格意义上的桥:是以跨空和有柱墩为标志的话,那它还不是十足意义上的桥。浮桥主要建于河面过宽及河水过深或涨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桥所能济事的地方。浮桥两岸多设柱桩或铁牛、铁山、石囷、石狮等以系缆。隋大业元年在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连线船只的浮桥。浮桥目前在我国南方如江西、浙江、广西等地方仍常见用。 <BR>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屋,屋内各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决壑,顷刻不戒,陨无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战影栗。”其实真正渡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纪》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BR>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桥结构一经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来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别高大,两边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状,又有五边、半圆、尖拱、坦拱等之分。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文献记载见于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中,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石拱桥的发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则盛行用整券,即“桶状发券”。 <BR>此外,其它特种造型尚有飞阁和栈道、渠道桥和纤道桥,以及曲桥、鱼沼飞梁和风水桥。 <BR>“飞阁”,又称阁道、复道,即天桥。古代宫殿楼阁间的跨通道。《三辅黄图》:“乃于宫(指汉末央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秦汉皇宫楼殿间联以阁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称复道。秦始皇筑阁道由阿房宫通骊山,人行桥上,车行桥下,堪称中国最早的立交桥。“栈道”,又称栈阁、桥阁,单臂式木梁桥。在山区陡峭的地方,架木铺成的道路。 <BR>“渠道桥”,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桥梁。也即在桥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县惠远桥。故今山西民间尚有“水上桥、桥上水”的俚语。“纤道桥”,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有的长达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 “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BR>“曲桥”,园林有的桥式,故也称园林桥。桥与径、廊均为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园林中桥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桥,以形成一条来回摆动,左顾右盼的折线,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尤有含蓄无尽之意

hiphop的种类有哪些?

总体10个 Old School(85年前的街舞种类,延续至今还很风靡) Poppin’(机械舞) Lockin’(锁舞) Breakin’(技巧舞种) New School(85年后的新兴街舞种类,在Old School基础上根据现行的音乐开创的很前卫) New Style(综合各种舞) HipHop House(以轻快的步伐为主) Krump(战斗型舞种) New Jazz(帅气时尚) Reggae(欢快妩媚)

书的种类有哪些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2 列宁著作 3 斯大林著作 4 *** 著作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 著作汇编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 的生平和传记 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 0 哲学理论 1 世界哲学 2 中国哲学 3 亚洲哲学 4 非洲哲学 5 欧洲哲学 6 大洋洲哲学 7 美洲哲学 80 逻辑科学(总论) 81 逻辑学 82 学 83 美学 84 心理学 9 无神论、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2 机关、团体、会议 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8 统计学 91 社会学 92 人口学 93 管理学 [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 96 人才学 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3共产主义运动、 *** 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5/7世界各国政治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 E 军事 0 军事理论 1 世界军事 2 中国军事 3/7各国军事 8 战略、战役、战术 9 军事技术 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0 政治经济学 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2 经济与管理 3 农业经济 4 工业经济 5 交通运输经济 6 邮电经济 7 贸易经济 8 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0 文化理论 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 2 资讯与知识传播 3 科学、科学研究 4 教育 8 体育 H 语言、文字 0 语言学 1 汉语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3 常用外国语 4 汉藏语系 5 阿尔泰语系 7 印欧语系 I 文学 0 文学理论 1 世界文学 2 中国文学 3/7各国文学 J 艺术 0 艺术理论 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2 绘画 3 雕塑 4 摄影艺术 5 工艺美术 6 音乐 7 舞蹈 8 戏剧艺术 9 **、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0 史学理论、 1 世界史、 2 中国史、 3 亚洲史、 4 非洲史、 5 欧洲史、 6 大洋洲史、 7 美洲史、 81 传记、 85 文学考古、 89 风俗习惯、 9 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1 数学 3 力学 4 物理学 6 化学 7 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理科学 1 天文学 2 测绘学 3 地球物理学 4 气象学 5 地质学 7 海洋学 9 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1 普通生物学 2 细胞学 3 遗传学 4 生理学 5 生物化学 6 生物物理学 7 分子生物学 81 生物工程学 91 古生物学 93 微生物学 94 植物学 95 动物学 96 昆虫学 98 人类学 R 医学、卫生 1 预防医学、卫生学 2 中国医学 3 基础医学 4 临床医学 5 内科学 6 外科学 8 特种医学 9 药学 S 农业科学 1 农业基础科学 2 农业工程 3 农学(农艺学) 4 植物保护 5 农作物 6 园艺 7 林业 8 畜牧、兽医、、蚕、蜂 9 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1 综合运输 2 铁路运输 4 公路运输 6 水路运输 [8] 航空运输 V 航空、航天 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2 航空 4 航天(宇宙航行) [7] 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2 环境保护管理 3 环境综合研究 4 灾害及其防治 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9 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1 丛书 2 百科全书、类书 3 辞典 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着 5 年签、年刊 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纸的种类有哪些

包装用纸:

白板纸 白卡纸 牛卡纸 牛皮纸 瓦楞纸 箱板纸 茶板纸 羊皮、鸡皮纸 卷菸用纸 矽油纸 纸杯(袋)原纸 淋膜纸 玻璃纸 防油、防潮纸 透明纸 铝箔纸 商标、标签纸 果袋纸

印刷用纸:

铜版纸 新闻纸 轻涂纸 轻型纸 双胶纸 书写纸 字典纸 书刊纸

工业用纸:

离型纸 碳素纸 绝缘纸 滤纸 试纸 电容器纸 压板纸 无尘纸 浸渍纸 砂纸 防锈纸

办公、文化用纸:

描图、绘图纸 其它 拷贝纸 艺术纸 复写纸 传真纸 列印纸 影印纸 相纸 宣纸 热敏纸 彩喷纸

生活用纸:

卫生纸 面巾纸 餐巾纸 纸尿裤 卫生巾 溼巾纸 其它

特种纸:

装饰原纸 水纹纸 皮纹纸 金银卡纸

CD的种类有哪些?

你的问题很笼统

按容量 制作工艺 都有分类

建议你看看多媒体的书籍

什么是诗歌?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等。

1、山水田园诗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2、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3、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4、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扩展资料: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1、《山居秋暝》--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百度百科-唐诗

诗歌有哪些常识?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中国古代,讲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诗歌的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其类别也有所不同,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分类。

(一)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1、抒情诗。以抒发感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内在感受和体验。一般不具体叙述生活过事物的全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对一些生活片段或事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如方玮德的《追伤徐志摩》写在徐志摩死后三年,追忆怀想,表现了怀念友人,感怀身世的惆怅与伤感。“我现在只能空空地记起了你,/正同你也只能空空地记起了我们;/你身后的寂寞原是件寻常的是那,伤心的是我们身前全有颗寂寞的心。/当你走的时候,你走了再不回头,/人们都喊着说你变成神,变成了星;/变成泰山上的彩霞,你死是奇迹,/我知道你心上说:我死了,完了,你们再不用费神。/如今你真走得远了,不见你半个踪影,每份记忆里早疏远了你,你如同秋天树叶落地;/你听,在这深深的夜里,可曾有一丝声音?/‘志摩,你走了,你走了整三年了,我记着你!’”抒情诗又有直接抒情和见解抒情。前者直抒胸臆,后者,依附于人、事、物、理的抒情,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理、托物言志、因事缘情等。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叙事诗。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书写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情感。它介于诗与之间。但不像那样做细致的描述,而是以诗的形式作精练的概括,注重表现诗人其中的情感。如《孔雀东南飞》、了《木兰辞》、《王贵与李香香》等。

(二) 按表现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民歌、散文诗。

1、格律诗。按一定的格律写成,体式整饬,格律严谨,每句的字数、平仄、对仗、韵脚都有严格的规定,可谓诗有定行,行有定字,字有定韵。如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等。

2、自由诗。相对诗歌的格律限制而言,就是诗歌的句式、章法、押韵都比较随意,作者可以根据抒情的需要自幼组织排列字句。但也不是“绝对的自由”,仍然要有语言和节奏形成的韵律。如胡适的《乌鸦》:“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欢喜!”

3、民歌。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碑相传。情感真挚,有浓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格调清新刚健,形式活泼自由,语言朴实,常用比兴和夸张来创造诗歌意象。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如残机,何悟(误)不成匹。”刘大白《卖布谣》:“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还有些如“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又如十七字诗:“发配在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4、散文诗。近、现代发展起来的,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的特点。是诗的某些表现性元素与散文的某些再现性元素的巧妙融合。它用散文自幼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练内蕴的诗歌意象,它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是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多用暗喻和象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情景交融的诗境。泰戈尔的《新月诗》、鲁迅的《野草》、郭风的《叶笛》都是优秀的散文诗。

(三)按艺术表现手法还可分为朦胧诗、讽刺诗、朗诵诗、街头诗等等。

诗歌的分类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歌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被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做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时四言诗已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40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56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20个字,七绝共28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抒情性。这是诗歌和科学、政治、哲学以及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区别,因为诗歌较其他文体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这一特点,在抒情诗中尤为明显,古人讲“诗言志”、“诗缘情”就是这个道理。

二、形象性。诗歌的形象非常鲜明,它可以使读者产生多种联想。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等,在表现忧愁的感情时,用了形象的语言,选择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更具有感染力。

三、音乐性。诗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可以谱曲,曲可以填词。诗歌要讲究音韵、节奏,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诗应当易记易懂易唱,要有节奏,押大致相同的韵。诗歌常常是供人朗诵的,因而语言上要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四、概括性。诗歌要求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生活,它是调动人们想象力的艺术。它用字较少,内涵很多,有举一反三、片言而明百意的作用。

诗歌是在文学艺术中产生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种文体,除以上特征外,它还有分行排列、跳跃性、想象性等特点。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兴、比、赋”是古代诗歌里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兴”者,“起”也,即触景生情、因事寄兴的意思,也就是作者将内心的思想情绪,在外界的启发下,抒发出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关雎和鸣联想到男女间的和谐恩爱。

“比”也就是比喻的意思。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官仓老鼠大如斗”等。

“赋”有人理解为“直言”的意思,也就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也可以理解为是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去描写的意思。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女主人公罗敷从头到脚的穿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写了老人、青年人、耕田的、锄地的看到她的美貌后的各种神态举止,尽管诗中没有直接去写罗敷如何美,如何迷人,但诗中用“赋”的办法,使读者对罗敷有了完整、深刻的印象。可见“赋”也是陈述铺叙的意思,这种手法,后来成为“汉赋”这种文体的主要表现手法。

诗歌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行旅诗、闺怨诗及送别诗等。

抒情诗

抒情诗为诗歌类别之一,通过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是最能体现诗歌特性的一种诗体。它是我国诗歌传统的主流,也是西方近代以来诗歌的典型类别。抒情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描写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抒发他对外界事物的审美感情;它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以主观表现为主,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服从于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既真挚自然,富于个性,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抒情诗。

叙事诗

叙事诗为诗歌类别之一,是通过刻画人物、叙述生活来抒发情感的一种诗体。叙事诗中虽然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它的情节单纯简练,只侧重人物和的典型方面。叙事诗所有的叙述又都带有浓重的抒彩,通常以抒情方式来表现对象,将抒情与叙事有机地融为一体。

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琵琶行》等。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今)体诗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产生年代较早,每篇不拘句数,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的古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诸体,以五、七言为主。后世用这种诗体写成的作品也称为“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而唐代李白的《行路难》是七言中杂五言。

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每篇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律诗限定八句,绝句限定四句。

如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渭城曲》、杜甫的《春望》等。

格律诗

格律诗是一种严格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创作的诗体。它对诗的节、行和字的数目、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等都属于格律诗。格律诗是因人们在诗歌创作中对这一体裁的形式特点认识日益深化,从而通过长时期的探索而成熟、定型的,因而中外格律诗一般都具有和谐统一、寓变化于严整的审美特点,代表了古典诗歌形式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严格的格律限制了创作自由,不仅使许多内容难以表现,而且有限的格律也易于导向风格的雷同,故逐渐显现形式刻板、束缚思想之弊。

如刘禹锡的《竹枝涧》、子谦的《石灰岭》、文天祥的《扬子江》等等。

歌行体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实已为新声。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怀古诗

怀古诗的内容一般多为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涛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就是借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物诗

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贺知章的《咏柳》,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把杨柳比喻为婀娜多姿的美人,衬托出初春稚柳的美丽。

山水田园诗

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如王维的《鸟鸣涧》,诗中通过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边塞诗

先秦时期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到了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展起来了,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代表作有:高适的《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及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

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旅夜书怀》都属于行旅诗,王昌龄的《闺怨》与李商隐的《为有》则是闺怨诗的典型代表。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发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别诗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表达了人们依依惜别之情。另外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

四言诗

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基本上属四言体。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主。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都是四言诗。春秋之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如三国时的曹操父子,东晋的陶渊明等。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仍吟诵不绝。

五言诗

五言诗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国风·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多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入韵为常式,间或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相似。

六言诗

六言诗也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只是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六言诗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后代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七言诗

七言诗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南北朝至隋代渐有发展,到了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杂言诗

杂言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各句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杂言诗的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时还夹用少数散文句式。如汉乐府“铙歌十八曲”和“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后世文人写作古题乐府,以及由古乐府体变化而来的长篇歌行体,一般都用杂言体形式。如李白的《襄阳歌》,杜甫的《兵车行》等。

无题诗

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常有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做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始于唐代,以李商隐的无题诗最为有名,后人作诗也常常沿用此题。

自由体诗

自由体诗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格律诗的新诗体。它包括狭义的自由诗、民歌体诗和散文诗等,与格律诗的主要区别是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

在我国,自由诗指的是“五四”以来文人创作的白话诗,它受外国近代诗的影响较大,主要特点是: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等方面都很自由;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不受约束;注重创新,语言通俗。

民歌体诗指人民创作的新民歌和诗人创作的具有民歌风味的新诗,这类诗感情真挚朴素,形式短小精悍,语言自然诙谐,风格朴实清新,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散文诗是将诗的特点与散文的自由形式熔于一炉的新诗体,它既有诗的意境和,又有散文的自由和灵活,篇幅短小,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散文诗与格律诗不同,也与自由诗有别,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歌作品。散文诗顾名思义,介于散文与诗之间。从形式上看,它是散文,一般不用分行,也很少押韵;从内容上看,它又是诗,讲究意境,富于感情,饱含哲理。鲁迅的《野草》、屠格涅夫的《爱之路》等,均是散文诗的名篇。

唐宋词概说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音乐机构之名。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扬亢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的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婉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8字以至10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是婉约与豪放。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使宋诃显示出两种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使宋代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

宋代词坛

宋代词坛可谓列岳峥嵘、百花竞艳。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特别是李煜入宋以后的作品,摆脱了词在花间月下曼声吟唱的传统风格,而成为可以自由言怀述志的新词体,在艺术手法上,对后代豪放派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人称李煜是“词中之帝”,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以至晏几道、柳永等,柳永则是当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代表。他长期落魄江湖,因此在他的歌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他能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了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风潮。

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倡导豪放词风,使词的境界大为拓展,成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虽与苏轼的词风不尽相同,但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凌婉约词之顶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则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及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南宋以后,由于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人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600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电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代词人中的作品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两人的词风也各有特色。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辛”,而又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等多种风格。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元曲概说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元曲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糅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有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锋芒,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时弊,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对世人的影响深远,也代表着元曲的精华,展现了元曲独有的魅力。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将在后文的相关章节中加以介绍。

一、从表达功能角度分类

从表当功能角度,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语言艺术的表达,有四种基本手法: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剧本,都是如此,其区别,在于用哪种手法为主。

从诗歌看,叙事诗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很少使用抒情和议论,而一旦使用了抒情和议论,则必然是高潮或者点睛。构思叙事诗,应当先用创作的思维方式,把故事情节、结构安排好,然后才是语言、句子、声韵问题。

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多用五古。汉代的叙事诗,都是五古,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羽林郎》、《董娇娆》等等;七古的也有,但少些,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吴伟业的《圆圆曲》,等等,杂言的更少,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少数民族的诗歌作品,往往有不少叙事诗,如《创世纪》、《逃婚调》。外国的叙事诗也有不少名作,最知名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有人说,现代人用古风写现代生活没有出路。晚清黄遵宪是当是倡导世界革命的旗手,可惜当是民族危亡,没有条件凝聚更多人一路探讨。但是,黄遵宪的理论是成立的,他本人的作品也是非常出色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诗歌的遗产,以抒情诗为主。抒情诗,写景言情言志,一般都很短小,长的不多。一般用事不叙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根本没有故事情节,其表现的形象画面,或者是单一的,或者是一组没有情节联系的。写景写环境写故事,都是为了烘托思想感情的。有描写,但不成系统,往往跳跃。至于议论,一般不用,即使用,也一定是起点睛作用的。

二、从题材类别角度分类

我国古代很多诗人的别集,或者多家诗人的选集,往往按照题材分类,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为学习作诗的人从选题方面模仿提供参考方便。

用这种方法分类,主要包括:

边塞诗,或者用更广泛的概念,军事诗,兴盛于盛唐,著名的诗人有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等,其风格特点是豪迈雄壮,表现为儒家入世思想好建功立业的情怀,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但是我们从《诗经》也可以找到源头:《邶风 击鼓》、《秦风 无衣》,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也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也是,隋朝卢思道的《从军行》更是开盛唐边塞诗先声。但是,名作最多、影响最广泛、深远的,还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作品。

山水诗,最早的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是六朝的谢灵运,称老谢、谢康乐,史称山水诗之父。但总的还不够成熟,被指为“有句无篇”,他的后人谢朓,在他的基础上有发展,被成为小谢。李白特别推崇谢朓,尤其喜爱他的“落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称谢公、谢宣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也相当著名,但总成就不及边塞,而且,山水不及田园。山水诗的风格开阔飘逸,往往表现道家出世思想。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都有很多名作。

田园诗,最早大量写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田园诗往往伴随隐逸的主题思想,其风格往往淡薄超脱,往往表现佛家空灵情调。田园诗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咏史诗和怀古诗,最早专门以咏史为体裁写得比较多的诗人是颜延之,但是他的作品思想成就不高。唐代以咏史怀古为主题作品多、影响大的诗人是刘禹锡和杜牧。以后各朝代逐渐增多,成为很热门的题材,经久不衰,也有不少精品。

闺怨诗,闺怨诗是战争题材、山水题材、宦游题材、商旅题材、宫廷题材的侧面反映。战争使少年夫妇长期离别,青壮年女子独守空房,苦不堪言。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四处奔走,长期离家,违背了人性。科举制度中,为了追求功名,男子外出结交、应试,妻子只好在家独守。皇帝的后庭制度,“后宫佳丽三千人”能够被皇帝宠幸的寥寥无几,多数老死宫中。这些妇女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起码的满足,没有幸福可言。虽然她们多数谨守闺范,但内心情感可想而知。诗人们观察感悟到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在作品中反映。从六朝以后,这种题材的作品始终占有不可忽视的数量。在乐府诗和词中更多。

咏物诗,好的咏物诗以物寓情、借物托志、状物喻理。咏物诗多用绝句。

哲理诗,哲理诗是借题发挥,着眼在阐明某种道理。

爱情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男女授受不亲”,正统诗歌创作中爱情诗很少,古风、近体诗很少涉足。诗经《周南 关雎》等,在当是占有不算少的比例,南朝民歌中也比较多。晚唐李商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无题》,是含蓄曲折的爱情诗。词兴起后,爱情成了热门主题,婉约派作品很多都是写爱情的。

悼亡诗,狭义的悼亡诗,起自潘岳,是专指悼念亡妻的。其实生死问题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诗歌中一定会反应。乐府诗中的《梁甫》、《蒿里》等都是专门反映追悼死者、感悟生死的。

游仙诗,游仙诗,是记梦的,诗人记述梦中神游仙境的感悟。最早的游仙诗,起自郭璞。最著名的游仙诗,是李白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咏怀诗,咏怀诗是专门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往往是组诗、联章。最早大量创作咏怀诗的是阮籍。

三、从格律规则角度分类

诗歌体裁划分的大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及中间存在的过渡形式——半自由诗。这样就构成了诗歌形式分类的基本框架。

广义的讲,诗歌都是讲究格律的,只是宽严不同罢了。按照格律要素多少,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由诗、格律诗、半自由诗。

1、自由诗

自由诗除了要求必须用韵之外,没有其它任何要求。

最早出现的诗歌都是自由诗。所谓自由诗,是说它仅仅具备诗歌与散文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其它方面没有附加的任何艺术形式上的限制。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无定字,韵无定位,音无定则。

诗歌的所谓自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的自由、自发的自由,一种是主观的自由、自觉的自由。自由诗是诗歌的源头,格律诗是诗歌的流变;当一种格律被定型下来以后,人们就会寻求新的突破,产生新的形式。这种新的形式对于旧格律诗来说是自由的,而对于后世的模仿者来说,它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格律。

中国古代的自由诗包括:

①诗歌的原始形态——民间歌谣。最早的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是朴实无华,它只具备诗歌形式的基本内涵,而在音调的模式、节奏的类型、韵律的规则等方面都没有定式,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彻底的自由诗。

民间歌谣是孕育诗人和正统诗歌的摇篮。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及名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歌谣汲取营养后,经过对生活实践的感受、认识、理解与思考,运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而产生的。

民间歌谣生命力极强,至今仍然存在。民间歌谣的自由性也是相对的。如信天游,虽然没有总句数和句子总字数的限制,但却是两句一段,句句用韵,这是不能突破的。

②骚体诗也是自由诗,句无定字,首无定句,用韵自有。

骚体诗有以下两个特点:

A.用叹词“兮”连接两小句构成一个较长的句子,或者放在句子末尾,连接下一句,使诗句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B.句式突破了四言正体,向三言小句方向(如《国殇》)和五言句型(如《东君》)、七言长句(如《橘颂》)方向变革。

③乐府民歌也是自由诗。乐府民歌与民间歌谣的不同,在于它是被官方加工和认可过的。

乐府民歌的出现有两大意义:

A.被官方集加工过的民歌,经过了文人的加工润色,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民歌的原始状态;

B.被官方集加工过的民歌的广泛传播,使民歌中的最新艺术成就,能够被众多的文人借鉴,使个别的艺术进步变为全社会的历史性的艺术进步。

④杂言诗是真正的自由诗。这种自由是由自发到自觉发展起来的。杂言诗在自发阶段朴实自然,还没有割断与散文之间的联系,而到了自觉阶段则生动活泼,在变化中表现音韵、节奏和句式和谐统一的规律性。自觉的杂言诗,实际上比半自由诗难作。杂言诗句式的转换,要能够于变化中存统一,于错杂中见和谐,所以它不能藏拙。中国传统诗歌中,文人的杂言诗很少,成功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可见高度自由的诗要作得好,甚至比严格的律诗还难。

2、半自由诗

所谓半自由诗,就是形式比自由诗固定、比格律诗灵活的诗体。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有定字,字无定声,韵有定位。半自由诗一般称为齐言诗,意思是句子整齐。半自由诗的出现,是古代诗人创作实践艺术深化的结果,它使诗歌作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了内涵更加丰富的特点,完全与散文分道扬镳,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艺术深化产生格律诗准备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①四言诗

四言诗滥觞于上古歌谣,定型于《诗经》。四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加严格,一般要在偶数句末尾押韵;

B.在句子规模上形成了整齐划一并且篇章句数成双甚至成四的倍数的传统;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了“双音步”,成为后代诗歌节奏形式的基础。

②五言诗

五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与四言诗相比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加严格,除了首句可以变通之外要在偶数句末尾押韵,一般以不换韵为正格,但篇幅特长的叙事诗也允许换韵;

B.在句子规模上实现了拓展并且以篇章句数成双为主流;

C.在节奏形式上形成了以“双音步”为主同时缀入“单音步”的新模式,增强了语音上的流畅感;

D.以对偶、声律等手法的逐渐推广为特征,不断向更加格律化转变;

E.篇章规模极大地拓展,特别适用于叙事,产生了《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鸿篇巨制。

③七言诗

七言诗脱胎于骚体,初见于西汉,发育于建安及六朝,突飞猛进于盛唐,与近体诗同时成为唐以后的主要诗歌体裁。七言诗的定型使诗歌由自由向格律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其标志是:

A.在押韵的规则方面更具规律性,除了首句一般要押韵之外在偶数句末尾都要押韵,有些作品(如“柏梁体”)要求句句押韵,一般以换韵为正格,但也允许不换韵;

B.在句子规模上实现了进一步拓展,篇章句数可以成双也可以不成双;

C.在节奏形式上,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双音步”,增强了语音上的流畅感;

D.句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语法关系更加复杂成为可能,为用多种修辞手法开辟了广阔天地,从而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E.篇章规模极大地拓展,既适用于抒情,也适用于叙事,产生了《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鸿篇巨制。

3、格律诗

格律诗包括近体诗和词、曲。格律诗滥觞于南朝,成熟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是使中国诗歌成为在世界民族之林诗歌艺术中独具特色的瑰宝。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具体地说其共性要素就是:

A.式有定名,即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名称;

B.首有定句,即每首的句数是固定的(排律是大体固定的);

C.句有定字,即每句的字数是固定的;

D.辞有定格,即在某些地方用某定的修辞手法是固定的,如律诗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必须用对偶;

E.字有定声,即每句诗的每个字声律按特定的规则排列;

F.章有定律,即符合声律的句子按特定的规则组合;

G.韵有定位,即根据声律规则,某句不押韵、某句必须押韵。

外国也有格律诗,如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