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大全500条形声_歇后语常见
1.汉字的笑话,歇后语。
2.关于文字的歇后语
3.歇后语小学?
4.关于狗熊捉麻雀的歇后语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字谜
6. 十滴水 (打字一) 汁
7. 十对十 (打字一) 卉
8. 十二寸 (打字一) 尽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 汉字」是记录汉语(中文)的形意文字。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借用。
汉字一词本身可能为日语传回汉语的回归词,但时代已久。在清朝前期,官方文字是满文,当时已用汉字一词称呼中国传统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国,因为没有与他国区分的必要,多称呼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为止,台湾负责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汉字这个词,而称之为「国字」,例如《国字标准字形表》等。不过在民间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单位的民间机构,已逐渐使用汉字一词。此外也有「中国字」这样的称呼。
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项:
字根组字:以本身即有意义的869个声母及265个形母的象形字为字根(大陆称部件),组成各种汉字。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义,多个字根合成新义,且空间的配置对字义有影响。(朱邦复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讨此)
兼容并蓄:各语言、各领域应用可以六书基本规则,可贴近自身领域、地域所需组出所需要之字。
书同文:汉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甚至语言,仍可书同文,以文意、字义来互相了解。
独有的文化如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等。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划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大量事物以通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可以更精准的表述,以及因应随历史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务,就以字根组合的方式,来细化组出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可以可记载的越来越精密。例如说,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除了舟以外,还有「舨、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这使得记载为文时,只要看一个字,我们就知道指的是那一种「舟」,这样辨识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过来,以组词的方式就还要看过前后文(或短或常)才能判断正确的意义,较缺乏辨识效率,但方便口语沟通(汉字同音字太多,听觉不易辨识,解法一为组词,二为如韩日语数音为一字:「里」发音为海
里 )。
造字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应时代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 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呎)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港、澳、台等地仍可见到。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四项,「造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划。
书写汉字时,笔划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复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复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
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
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的影响
衍生字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壮字(方块壮字)、古白字(方块白字)、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字喃等文字。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而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名(仮名)在创制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使用在近几十年来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人名、公司机构名称等均使用韩文书写,不过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均有其对应的汉字名称。
日本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简化了部分汉字(日本新字体),不过文学创作使用的汉字,并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从中文中传入的汉字外,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虽禁止在正式场合下使用汉字,并停止了在中小学中教授汉字,不过汉字在民间仍在继续使用,且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汉字民俗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孔孟好学」谐音字:华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划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全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划,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划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中国,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划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划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汉字艺术
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此外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用字需求因而组字。例如传统国乐在记谱上会用到减字谱、工字谱,台湾各专门机关也有各自的特有用字:如户政用字等等。
组字往往比组词在表意上更有效率,但组字组的太复杂又适逢变成常用字的话,就会衍生简化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1月28日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经少量修订后重新发表,一直在中国大陆使用至今。1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于1986年正式宣布废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发布了同《简化字总表》相同的简化字表。
日文、朝鲜文也有各自的汉字简化。
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异体字整理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还有许多异体字。他们是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为历史缘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与“龢”,“秋”与“秌”和“龝”等。
汉字的笑话,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仁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诸葛亮吊孝---的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关于文字的歇后语
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泥人的肚腹——毫无心肝
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样了
泥人经不起风雨——本质太差
泥水沟里游泳——施展不开
泥水匠拜佛——心里明白
泥水匠的瓦刀——光图(涂)表面
泥水匠招手——要你(泥);要吐(土)
泥娃娃的嘴——总是笑呵呵的
泥娃娃遭雨淋——软瘫了
泥瓦匠出身——和稀泥
泥瓦匠砌墙——两面三刀
泥蒸的馒头——土腥味
泥做的菩萨——全靠贴金
你吃鸡鸭肉,我啃窝窝头——各人享各人福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谁也不让谁
你卖门神我卖鬼——同行
你去南极我去北极——各走一端
你有秤杆我有砣——配得起你
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你做生意我教书——人各有志
逆水行船——不阻力;不进则退
年画上的鱼——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
撵走狐狸住上狼——一伙比一伙凶
碾子磨——实(石)对实(石)
念完了经打和尚——没良心;有用是亲,无用是仇
娘不正经——热(爹)多
娘娘养侄女——两耽搁
鸟儿搬家——远走高飞
鸟见树不落——要飞了
鸟类吃食——不得不低头
鸟枪换炮——抖起来了
鸟字写成乌——还差一点
尿鳖子打酒——满不在乎(壶)
尿壶掉井里——吞吞吐吐
尿壶没底——下流
捏鼻子吃葱——忍气吞声(生)
捏鼻子吹螺号——忍气吞声
捏鼻子捂嘴巴——不闻不问
捏死手中鸟——轻而易举,容易得很
捏住鼻子过日子——不闻香臭
捏着鼻尖儿做梦——不成
捏着鼻子唱戏——闷腔
捏着拳头过日子——心里憋气
捏着一分钱能攥出汗来——会过日子
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牛鼻子上的跳蚤——自高自大
牛吃赶车人——无法无天
牛打架——死顶
牛犊拉车——乱套
牛犊子扑蝴蝶——看着容易做着难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给羊抵头——仗着脸上
牛角尖对牛角尖——对奸(尖)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
牛角上爬蚂蚁——不显眼
牛龛里的虫——硬钻
牛拉汽车——怪事一桩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口的份儿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牛郎织女相会——一年一次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皮袄子反穿——逗虱子走弯路
牛皮鼓,青铜锣——不打不响
牛皮鼓——声大肚子空
牛皮鼓湿水——不响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又会钻空子,又会吸血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屁股后面念祭文——说空话
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无伤大体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蹄子两瓣——合不拢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角(脚)大
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
牛眼看人——高瞧了你
农村的老黄牛——苦了一辈子
脓胞破了顶——烂透了
女儿国办婚事——难得有一回
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女鬼偷汉——死不要脸
女子走钢丝——胆大心细
偶像面前磕头——毕恭毕敬
藕丝炒黄豆芽——勾勾搭搭
爬竿比赛——看谁上得快
爬楼梯跌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爬山虎的本领——会己结
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鹜远
拍大腿吓老虎——一点没用
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口
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拍拍屁股就走——不管了
排笔绘画——线条太粗
排队梳辫子——一个一个来
排骨烧豆腐——有硬有软
牌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盘山公路上开车——要善于转弯
判官办案——吓死人
判官演魔木——尽耍鬼把戏
盼望出太阳的姑娘——热情(晴)人
螃蟹教子——不定正道
螃蟹拉车——不走正道;使横劲
螃蟹娶亲——尽是王八
螃蟹吐沫——没完没了
胖大海掉进黄连水——苦水里泡大的
胖婆娘过窄门——门当(挡)户对
胖子穿小褂——不合身
抛球招亲——未必如意
跑步比赛——你追我赶
跑了虾公捉到鲤鱼——理更好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
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泡泡糖粘住糯米饭——扯也扯不开
泡软了的豆子——不干脆
泡透的土墙——不久长
喷火器的脾气——张口就发火
盆子里摆鸡蛋——不数的几个
盆子里摆山水——景
膨胀的皮球——一肚子气
捧着金碗当乞丐——高兴得发傻,何必求人
捧着金碗要饭吃——装穷叫苦
捧着泥鳅——耍滑头
披麻救火——自讨苦吃
披蓑衣救人——惹火(祸)上身
砒霜拌姜汁——毒辣
砒霜里浸辣椒——毒辣透顶
皮裤套皮裤——定有缘故
皮箩里洗虾公——一个也跑不了
皮球擦油——又圆又滑
皮球掉在油缸里——又圆又滑
皮球落水——浮在表面
皮球上戳了一刀——泄了气
皮球上磨刀——泄气
皮软骨头硬——表面和气
皮条打人——该收拾
皮娃娃砸狗——招你不当人
皮鞋打蜡——一时光
皮影戏——一牵就走
屁股底下安弹簧——一蹦老高
屁股上插针——越隐越深
屁股上持锯子——截断后路
屁股上打花脸——哪有人样
屁股上画眉眼——好大的面子
屁股坐在鸡蛋上——一塌糊涂
骗子——耍手腕
拼死吃河豚——一命搏一命
贫血病人——脸上无光
平地里起坟堆——无中生有
平光镜——八面光
屏风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
瓶口封蜡——滴水不漏
瓶子里的苍蝇——没有出路
泼妇搽粉——只图脸上好看
婆婆一个说了算——没公理
婆婆嘴吃西瓜——滴水不漏
婆媳吵架儿子劝——左右为难
迫击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迫击炮对机关枪——半晌回一句
破被子包珍珠——好的在里面
破表——没准儿
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进水
破大褂——没理(里)
破罐子——甩了
破夹袄上绣牡丹——图表面好看
破饺子——溜边了
破喇叭——别吹了
破梁做根烧火棍——大材小用
破麻袋装着烂套子——不是好货
破棉袄套绸衫——装面子
破皮球,烂轮胎——到处泄气
破皮球缝帽子——不成器(盛气)
破琵琶——不好谈(弹)
破网打鱼——瞎张罗
破网捞虾——落空
破屋门——老得用棍儿顶着
破蒸笼蒸馒头——浑身出气
剖腹藏珍珠——爱财不爱命
剖腹藏珠——要钱不要命
剖腹献肝胆——死尽忠心
剖开墨鱼肚——一付黑心肠
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菩萨的长虫——佛口蛇心
菩萨的胡须——人造的
菩萨的胡子——人安的
菩萨的心肠——软的
菩萨掉大河里——留(流)神
菩萨坐冷庙——孤苦伶仃
葡萄架下乘凉——舒适
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哪块香料
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
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
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
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
七仙女嫁董永——取主动
齐桓公用董仲——不记前仇
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骑楼下躲雨——暂避一时
骑驴看唱本——看多少算多少
骑驴拿拐杖——多此一举
骑驴望着坐轿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骑毛驴不用赶——道熟
骑毛驴有用赶——道儿良好
骑牛找牛——老糊涂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骑着骆驼吃包子——乐颠了馅儿
骑着骆驼赶的鸡——不识高低
棋盘里的老将——出不了格
棋盘上的士象——不离将
棋盘中的子儿——捻一下,动一步
旗杆顶上拉胡琴——唱高调儿
旗杆上的灯笼——高明
旗杆上挂地雷——空想(响)
乞丐吃醋——一副穷酸样
乞丐吃梅子——穷酸
乞丐打铃——穷得叮当响
乞丐的衣服——破绽多
乞丐过日子——全靠别人施舍
乞丐进发廊——没人理
乞丐扭秧歌——穷快活
乞丐说相声——耍贫嘴
乞丐跳舞——穷快活
乞丐养猪——没料儿
起重机吊灯草——不值一提
起重机吊鸡毛——不值一提,大材小用
气象大学毕业的——听见就是雨,见闪就是雷
汽车死了火——要人推
汽球上天——吹起来了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斤顶干活——不怕压力大
千斤顶伸头——压上劲了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客——总有一别
千里行军才起步——路长着呢
千年的大树——根深时茂
千年的狐狸精——古怪
千年的铜器——老古董
千年的铜钟——经得起打击
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牵牛花讨好——顺杆爬
牵瘸驴上窟窿桥——锥戳不动
牵只羊全家动手——人浮于事
牵着骆驼数着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羊)相
前面是狼后面是虎——一个比一个凶
前面是死胡同——行不通
前妻的孩子哄后娘——尽说瞎话
前藤子上上吊——难死人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进退两难
钱串子脑袋——见窟窿就钻
钱塘江涨潮——大起大落
钱眼里睡觉——细人
潜水运动——要沉住气
浅滩上放木排——一拖再拖
欠债不还——放赖
欠债还钱——理所当然
强盗发善心——难得一回
强盗碰着贼爷爷——黑吃黑
强盗照镜子——贼头贼脑
强盗走了扛出枪来了——充勇敢
强盗做梦——想着偷
强拉媳妇成亲——人在心不在
墙缝里的坚强不屈蚁——自有路数
墙缝里的蚂蚁——不愁没出路
墙缝里的蝎子——暗中伤人
墙上的麦子——野种
墙头上的种——难浇(交)
墙头上睡觉——难得翻身
墙头上种菜——没缘(园)
抢吃弄破碗——欲速则不达
敲锅盖卖大饼——好大的牌子
敲开的木鱼——合不拢嘴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敲锣撵兔子——起哄
敲锣碰到放炮的——想(响)到一点子上
敲锣捉麻雀——一个逮不了
敲着空米缸唱戏——穷开心
荞麦地里藏秃子——没有看出你来
荞麦地里抓王八——十拿九稳
荞麦捏的——没有骨头
荞麦皮打浆糊——粘不到一起
荞麦皮里挤油——死抠
荞麦皮榨油——无中生有
桥顶上盖搂——上下空
桥孔里插扁担——担不起
桥孔里伸扁担——担当不起
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巧他爹打巧他娘——巧上加巧
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
俏大姐的头发——波涛滚滚
俏大姐择眉毛——连根拔
俏媚眼给盲佬看——传错情
俏媳妇戴凤冠——好上加好
翘辫子不叫翘辫子——死了
切菜刀剃头——真玄
茄子开黄花——变了种
秦桧的后代——奸小子
秦桧杀岳飞的罪名——莫须有
秦桧杀岳飞——罪名莫须有
秦桧要负担——没给的
秦始皇的奶奶——有年纪啦
秦始皇收兵器——高枕无忧
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青菜煮豆腐——没什么油水
青草喂牛——有嫩的咬了
青面虎下山——小打扮
青皮菠萝——还不成熟
青染缸里洗澡——一身轻(青)
青石扳上炒豆子——熟一个,蹦一个
青石板上的青苔——扎不下根
青石板上摔鸟龟——硬碰硬
青桐木作杠子——硬邦邦
青蛙唱歌儿——呱呱叫
青蛙吃黄蜂——倒挨了一锥子
青蛙过冬——呆着不动
青蛙爬在脚上——不咬人,吓一跳
青蛙求偶——大声叫喊
青蛙拴在鞭梢上——不值摔打
青蛙谈恋爱——吵闹不休
青蛙望——有天地之别
青蛙笑蝌蚪——忘了自己从哪来了
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
青竹竿掏茅坑——越掏越臭
青竹蛇,黄蜂尾上针——最毒
倾巢的黄蜂——一轰而散
清明后的妻子——一夜一节子
清明时节黄梅雨——年年如此
清水潭里扔石头——一眼望到底
清油炒菜——各有所爱
清蒸鸭子——浑身稀烂嘴巴硬
蜻蜒吃尾巴——自咬自
蜻蜒点水——东一下,西一下
蜻蜒点水鱼打花——没有用
蜻蜒点水——只接触表面
蜻蜒撞着蜂蛛网——有翅难飞
请个猴子去摘桃——到不了你肚里
请来阎王压判官——以大欺小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请瓦匠上房顶——查漏洞
请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穷大奶奶逛庙会——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穷风流,饿快活——苦中作乐
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穷寡归回娘家——苦衷难诉
穷汉下馆子——肚里空,兜里光
穷皮匠的家当——破鞋
穷人打官司——屁股上前
穷人掉雪窟——又冷又饿
穷人买米——只要一声(升)
穷人卖女儿——迫不得已
穷人卖仔——逼不得已
穷秀才娶亲——将就着办,一切从简
穷债户过年——躲躲闪闪
穷嘴恶舌头——招人讨厌
秋风扫落叶——一吹一大片
秋后拔萝卜——再硬也要碰
秋后蝉鸣——声嘶力竭
秋后的棒子地——好硬的碴子
秋后的瓜棚——空架子
秋后的蝈蝈——没几天吱吱头了
秋后的狐狸——变了样
秋后的黄蜂——欲凶无力
秋后的黄瓜——无前劲儿,没后劲儿;蔫了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秋后的扇子——无人过问
秋后的树叶——黄了
秋后的丝瓜——一肚子私(丝)
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头了
秋后的蚊子——又欢起来了
秋后高梁——从头红到脚
秋后刮西风——一天凉过一天
秋千打成一字平——大动荡
秋天剥黄麻——净是扯皮事
秋天的柿子——越老越红
蚯蚓戴帽子——土里土气
蚯蚓钩鲤鱼——以小引大
蚯蚓刨地——费力不小,收获不大
球场上的足球——被人踢来踢去
球场上跑步——尽兜圈子
去北极考察——任重道远
全身瘫痪——动弹不得
全世界只有一个月亮——争也没用
泉水里看石头——一清二楚
拳击比赛——你不打他他也打你
拳头捶辣椒——辣手
拳头打跳蚤——吃亏的是自己
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
缺根竹子照样扎竹排——不希罕你
缺尾巴虾——掀不起大浪
缺牙啃西瓜——道道多
瘸驴的屈股——邪(斜)门歪道
瘸驴配破磨——两将就
瘸腿跟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瘸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瘸子穿大衫——抖起来了
瘸子放屁——一股邪气
瘸子靠着瞎子走——取长补短
瘸子骑瞎驴——互相照应,各显所长
瘸子驼背——卑躬(背弓)屈膝
瘸子携瞎子——高低跟着走
瘸子追小偷——越喊越远
瘸子走山路——东倒西歪
鹊桥相会——一年一度
人上屋顶——坐不稳了;坐不住
扔出去的手榴弹——没人敢要
三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
砂锅里的火药——容不得半点火星
隼鸟打猎——帮凶
吞了火炭——哑了口
娃娃当司令——小人得志
娃娃逗妹妹——嘻嘻哈哈
娃娃看魔术——莫明其妙
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娃娃上街——哪里热闹到哪里
娃娃玩火——万万不可
娃娃下棋——胸无全局
娃娃鱼的嘴——好吃
娃娃鱼爬上树——左看右看不是人
挖地坑沟找豆包吃——没出息
挖井碰上自流泉——正合心意
挖了眼当判官——瞎到底了
瓦石榴——看得吃不得
袜子改长裤——高升
歪脖子挂项链——不见得美
歪脖子看表——观点不正
歪脖子说话——嘴不对心
歪戴帽子歪穿袄——不成体统
歪锅配扁灶——一套配一套
歪头看戏怪台斜——无理取闹
歪嘴吃石榴——尽出歪点子
歪嘴吹灯——满口邪(斜)气
歪嘴吹笛子——对不上眼
歪嘴吹海螺——两将就
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歪嘴戴口罩——看不出毛病
歪嘴当骑兵——马上丢丑
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歪嘴和尚吹灯——一股斜气
歪嘴和尚——没正经
歪嘴和尚念经——说不出一句正经话
歪嘴佬吹喇叭——调子不正
歪嘴婆娘跌跤——上错下也错
歪嘴婆婆喝汤——左喝右喝
外公死儿——没救(舅)
外贸商品不合格——难出口
外婆得了个小儿子——有救了
外甥打阿舅——公事公办
外甥披孝——无救(舅)
外头拾块铺衬,屋里丢件皮袄——得不偿失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几
弯刀遇见瓢切菜——正合适
弯腰树——直不起来
晚上赶集——散了
万岁他掉在井里——不敢劳(捞)你的大驾
万岁爷的茅厕——没有你的份(粪)
万丈悬崖上的鲜桃——没人睬()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
王安石画圆圈——留下一个尾巴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连滚带爬
王八的屁股——规定(龟腚)
王八肚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王八扛叉——自觉有光
王八心肠——直肠直肚;装不住啥
王八咬手指——死不松口
王八作报告——憋(鳖)声憋(鳖)气
王宝钗爱上叫化子——有远见
王道士画符——自己明白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母娘的蟠桃——再好也吃不到
王母娘娘的棒槌石——经过大阵势
王母娘娘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王七的兄弟——王八
王悄斗石崇——甘拜下风
王小二过年———年不如一年
王小二敲锣打鼓——穷得叮当响
王佐断臂——留一手
网里的鱼,笼中的鸟——跑不了
望风扑影——一场空
望乡台上看牡丹——做鬼也风流
望远镜看风景——近在眼前
围棋盘内下象棋——不对路数
围着火炉吃西瓜——心上甜丝丝,身上暖烘烘
围着叫化子逗乐——拿穷人开心
桅杆上的螺狮——靠天吃饭
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温水烩饼子——皮热心凉
温水烫鸡毛——难扯
温水煮板栗——半生不熟
温汤里煮鳖——不死不活
闻鼻烟蘸唾沫——行家
闻着棺材唤几香——死到临头
蚊虫遭扇打——吃了嘴的亏
歇后语小学?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二染布的师傅 ———— 拿不出手!
(过去染坊加工染布都是手工操作,所以染布的师傅双手都是洗不掉的颜色,师傅们从不轻易
出手怕人笑话!。这里的“拿不出手”是形容有的人胆小害羞不愿见人就说他“拿不出
手”。或者形容想给别人送礼但又囊中羞涩也是“拿不出手”!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三林冲误入白虎堂 ———— 上当受骗!
(众所周知,教头林冲是被恶霸昏官和好友的陷害误入了“白虎节堂”因而被捕入狱,当然就
是“上当受骗”了。这句歇后语从古至今运用的很广泛。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四凳子上钻窟窿 ———— 有板有眼!
(这句歇后语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有板有眼”的本意是形容唱戏或唱歌的演员一字一句节
拍准确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发音清朗!后来运用到生活中就形容有的人做事条条是道一丝不
乱,有序有章顺情必然!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五麻袋装钉子 ———— 个个想出头!
(麻袋是用黄麻细绳织成的装容粗物的口袋,如装进细物就会渗漏出来。再如果在麻袋里装
了铁钉当然铁钉的尖就要扎出麻袋而露在外边。这句歇后语“个个想出头”就生动的形容许
多人争先恐后的显露表现自己。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六搭起戏台卖螃蟹 ———— 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以前农村来了剧团演戏必须用木板木棍搭台子供演员表演。可是卖螃蟹也要搭台子可不就是
“买卖不大,架子不小”!这句歇后语说的是有的人本来本领不大,却要撑起面子拿起架子,
摆谱装样冒充内行! 博友《雪夜来客》提供)
七纸糊的老虎 ———— 吓唬谁呐?
(尽管纸糊的老虎张牙舞爪威风凛凛,但是任何人看见了也不害怕。以此来告诫那些仗势欺人
的侵略者:你“吓唬谁呐!” 博友《桥湾农夫》提供)
八关公面前耍大刀 ———— 玩儿了!
(老北京方言“了”的意思是做事太过分太过火而超过了一定限度,俗话“玩大了!”。
三国时期,大将关公的武器就是一把“青龙偃月刀”,他的刀法高强屡战屡胜。如有人在
关公面前耍大刀简直就是不自量力!这句歇后语就是比喻在高人面前不要逞强,以免“玩的
太过”自己丢人现眼最后不可收拾! 博友《桥湾农夫》提供)
九茅房里贴告示 ———— 吓唬拉稀屎的!
(老北京话“拉稀(屎)了!”是说有的人被可怕的人和事吓得浑身颤栗屎尿下流因而甘败下
风,用此来形容此人胆小如鼠不堪一击!这里“吓唬拉稀屎的!”是说有的人在困难面前面
不改色从不畏惧,就会说:“这不算什么,吓唬拉稀屎的!” 博友《刘超英》提供)
十大伯子背兄弟媳妇 ———— 出力不讨好!
(大伯子与弟媳妇是“伯婶关系”,二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做到互相尊重谦虚礼让而绝不
可以过分亲热。不管有任何原因大伯子身背弟媳妇当然就是有悖人伦因而受到别人的戳点耻
笑,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由来。这句歇后语也就形容有的人做事欠考虑少思忖,尽管费
了很大力气但是效果欠佳,也就形成了“费力不讨好!” 博友《花岗岩3》提供)
十一光着屁股打狼 ———— 胆大不嫌害臊!
(这句歇后语是对于那些不知礼义廉耻的人最大的讽刺! 博友《花岗岩3》提供)
十二烟筒里招小手 ———— 把人往黑道上引!
(这句歇后语是鞭挞那些骗人入套蒙蔽别人的不良分子! 博友《花岗岩3》提供)
十三雨打沙滩地,鸡锛西瓜皮 ———— 全是麻子!
(小雨淅沥沥落在沙滩上,沙滩就留下了一个个雨滴的痕迹---- 一片小坑!鸡看见了路边的一
块西瓜皮就奔过去狠命的啄食,瓜皮上就形成了很多小坑!两种现象都是在嘲笑个别人的生
理缺陷----麻脸,这句歇后语属于贬低语,最好不说! 博友《难得糊涂A》提供)
关于狗熊捉麻雀的歇后语
歇后语百科
简介: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含义介绍
历史由来
分类介绍
常用词语
查看更多
歇后语·词典
发音:xiē hòu yǔ
解释: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
阿凡题
查看更多
对联
《大年小年除夕记》动画人物武器
古体字
榧
会意字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
数字联
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等
趣味谜语
2009年12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画谜
以图画入谜
古文字
古代的文字
谜面
表达谜语意思的载体
形声字
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
春联
文化
猜谜语
手机游戏
同音字
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
同音词
读音相同的一组词
引用
增添感染力
笑话
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
查看更多
查看全部推荐
最全分类歇后语,诙谐又有趣,快来收藏吧
你信不信,我拿本子写了一遍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已经转发了,还挺多的 做手抄报的时候看到了,哈哈。...
今日头条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_歇后语大全
成语歇后语 歇后语50则 歇后语带解释 常用歇后语大全 小学歇后语大全 西游记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大全查询 ...
第一范文网
其他人还搜了
歇后语9000条
小学歇后语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500个
歇后语大全小学五年级
谚语
名人名言
60句民间流传且通俗易懂的歇后语,写进作文中是亮点,让...
\u5c0f\u5b66\u4f5c\u6587\u65e5\u79ef\u6708\u7d2f\u7d20\u6750\u5e2e 作者:\u6559\u5e08\u80b2\u513f
狗熊捉麻雀的歇后语——瞎扑打。
瞎 ?#xiā ?造字法:形声;从目、害声
基本字义
1. 眼睛看不见东西:~子。黑灯~火。
2. 胡,乱,没来由:~忙。~话。~吹。~聊。一堆~线团。
3. 炮弹打出去不爆炸:~炮。~火。
4. 农作物子粒不饱满:~穗。~高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