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宗元的名句“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什么意思?

2.古诗名句以及含义

3.春日有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4.《孟子》中的经典名句和其意思

名言名句什么意思_名句什么意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释: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柳宗元的名句“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什么意思?

意思:感情不知道从哪而起,却越来越深刻,一往情深;怨恨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相视一笑就自然的泯灭了。

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译文: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扩展资料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参考资料牡丹亭还魂记百度百科

古诗名句以及含义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美并非自生的,美依托客观事物,而需要人去发觉;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美,又有不同的感受。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客观事物,因人发觉其美而为众人所知。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重要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是美与美感的统一,世界万物由于人的意识被点亮唤醒,从而构成了一个美的世界。审美活动可以从各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归结起来就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审美活动中包含着审美,而美是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也离不开审美对象。实际上,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体验,它是人的精神活动,核心为审美意象。在审美活动的体验中,人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得到自由解放。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美不是天生自带的,美离不开观赏者,美学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各样的审美形态,包括任何审美对象,如优美、空灵、喜剧、崇高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美的现象就是在现实中所呈现的各种美的形态及其各种各样的外观。审美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活动主体通过审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精神活动,甚至通过其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这种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和心理感受,称为“美感”。美的形态有自然美和艺术美,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但都使得美能够更好地显现出来。

春日有两句千古名句是什么意思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句意思: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纵目四望,方能看出群山是那么的低矮渺小。 理解赏析:“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这两句是诗人望岳所产生的意愿,抒发了诗人定登绝顶的豪情,是奋发有为的象征。既表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审美情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种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气概和抱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句意思:沉舟旁边,有千帆争先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竞相争春。 理解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朋友(白居易)不必为他忧伤。对世事的变化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的形象比喻远远超出了诗人的主观意图,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向前看的乐观精神,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诗句意思:自古以来,每当秋天到来,人们就为那寂寞孤独的日子而感到悲伤,我说秋天的日子远远好于春天的日子。 理解赏析:这两句诗以议论发端,警策有力。诗人针对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的实质,强调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还要好,进而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诗句意思:如东风没有给周瑜方便,那春光明媚的铜雀台里早就锁住大乔和小乔了。 理解赏析:这两句是议论,强调周瑜取胜是靠天时地利之便,暗含机遇造英雄的哲理。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诗句意思:这相思之情正如春蚕的丝(情思)悠悠无尽,只有到了死才能完结;这思念之泪正像蜡烛的残脂一点点地燃烧、消失,只有到它化为灰烬后,思念之泪才会流干。 理解赏析:这两句诗巧妙地把自己的相思和情思,通过新颖恰当的比喻,把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出来,表现了别后思念之深和对爱情无比坚贞的态度。蕴涵执着追求的哲理。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句意思:不怕浮云遮蔽了视线,实在是因为自己处在最高层。 理解赏析: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重心,议论精彩,富于哲理。“浮云”是“邪臣蔽贤”的象征;“身在最高层”隐喻自己德才卓绝,不怕人毁谤,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立志改革的理想和抱负。 这两句诗阐明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喻指掌握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观察社会,处理问题时就能高瞻远瞩,信心百倍,排除阻力,克服困难,把事业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诗句意思:谁说人生没有再次年轻的时候?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 理解赏析:词人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发表议论。用溪水西流证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的可能。表现了词人被贬后壮志不衰、乐观向上的情怀,蕴涵事在人为的哲理。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诗句意思:在那山水连绵重叠的地方,真让人怀疑路已走到尽头了,无法前行;没想到那柳色深深、花色红艳的地方又出现了一座村庄。 理解赏析:这两句诗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就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道理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和其意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春日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和其意思如下: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虽千万人,虽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