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古诗词五十首_千古言秋之祖的写秋名句是什么
1.被誉为千古悲秋之祖的诗句
2.天净沙秋思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3.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千古悲秋的鼻祖,原因是什么呢?
4.描写秋天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词鉴赏# 导语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引领南山远眺。阡陌相交,炊烟袅袅,那便是秋天里写不尽的诗情。下面 无 就给大家分享下描写秋天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篇一
(一)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孟浩然)
出自《初秋》,由孟浩然创作。不知不觉进入初秋之后夜晚变得长了,清风徐徐使凄凉之感越来越浓厚。
(二)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杜牧)
出自《秋晚江上遣怀》,由杜牧创作。这是一首秋夜抒怀的诗,作者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夜宿孤舟,表达了远离故乡,蹉跎岁月的感慨。
(三)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出自《山行》,由杜牧创作。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出自《秋思》,由张籍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五)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适)
描写秋天的诗句“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出自《河西送李十七》,由高适创作。这句诗描写的秋日的傍晚送别之景。
(六)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白居易)
出自《立秋日登乐游园》,由白居易创作。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七)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白居易)
出自《秋思》,由白居易创作。这句诗写得深沉而凝重。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八)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杜甫)
出自《客亭》,由杜甫创作。这句诗是写秋天清晨之景色。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九)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范成大)
出自《秋芸有春绿》,由范成大创作。古人于秋日常芸草置书中以辟蠹虫,故借以指书卷。芸,香草。
(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出自《天净沙·秋思》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篇二
(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出自《望洞庭》,由刘禹锡创作。《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四)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六)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
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七)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八)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九)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
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这句诗描述了,接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篇三
(一)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三)照他几许人肠断,银蟾远不知(白居易)
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四)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
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五)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
(六)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
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七)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
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八)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
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
(九)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
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
(十)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
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
被誉为千古悲秋之祖的诗句
1、《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朝代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白话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2、《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山行》
作者杜牧?朝代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翻译: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5、《秋思》
作者张籍?朝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话翻译: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天净沙秋思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1. 关于人悲秋的诗句
关于人悲秋的诗句 1.描写悲秋的诗句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秋月呀》 徐志摩
joofoo.net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悲秋
作者: 李叔同
西风乍起黄叶飘,
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
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
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
千金难买年少。
不知道是谁的
《秋》(外一首)
吞噬着一片片叶子
把墨绿咬成金黄
然后慢慢咽下
只留一根根骨骼
在风中颤栗
《秋叶》
躺在灵魂的怀抱
被吹来的风遮上了眼睛
锤子轻轻摆动
击打着它的头颅
最后
心掉了下来
参考资料:
2.关于悲秋的诗词
你好。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知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是处红衰道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内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容 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琼《浣溪沙》
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纳
3.形容悲秋的诗句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琼《浣溪沙》
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3、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14、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4.悲秋的诗句有哪些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
5.有关悲秋的诗句
长相思 李煜
秋风多,雨如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白居易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蝶恋花 李煜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中秋夜怀 项斯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
若只如今日,何难至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食尚边愁。
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
相见欢
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中秋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6.悲秋的诗句
不仅是秋天的,而且是悲秋!请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三国曹丕《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柳永《八声甘州》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平乐》
7.描写悲秋的古诗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8.悲秋的诗句
标题:点绛唇作者:苏轼体裁:词内容:--------------------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
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
-------------------------------------------------标题:登西楼年代:北宋作者:王安石内容:--------------------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标题:凤凰台上忆吹箫年代:北宋作者:李清照内容:--------------------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标题:巴陵早秋,年代:唐作者:贾至内容:--------------------谪居潇湘渚,再见洞庭秋。极目连江汉,西南浸斗牛。
滔滔荡云梦,澹澹摇巴丘。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丽中波,苍翠长夜浮。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宛叶遍蓬蒿,樊邓无良畴。独攀青枫树,泪洒沧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阳搜。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虽地接,不得从之游。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跂予暮霞里,谁谓无轻舟。-------------------------------------------------标题:病中自遣年代:南宋作者:陆游内容:--------------------少时揣无才,一意守贫贱,穷阎依马磨,小石写驴券。
中年更可笑,憔悴客异县,何曾得一饱,尘土空满面。即今况已病,百衰相俱见。
虽然亦自重,未忍悲秋扇。-------------------------------------------------标题:蝉年代:唐作者:许浑体裁:七绝内容:--------------------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标题:长相思年代:宋作者:刘学箕体裁:词内容:--------------------湖山横。
湖水平。买个湖船一叶轻。
傍湖随柳行。秋风清。
秋月明。谁捣秋砧烟外声。
悲秋无尽情。-------------------------------------------------标题:好事近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体裁:词内容:--------------------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标题:抽思年代:先秦作者:屈原内容:--------------------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何独乐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光。
望三王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惸茕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标题: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七律内容:--------------------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9.表达悲秋的诗句
1.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4.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5. 战国楚·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6.空遗悲秋念远——宋柳永
7.老去悲秋强自宽——唐杜甫
8.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
9.不用悲秋——宋苏轼
10.都是悲秋兴在——宋韩淲
杜甫的《登高》被称为千古悲秋的鼻祖,原因是什么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又名“塞上秋”。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扩展资料: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
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
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
参考资料:
描写秋天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这首诗是彻底符合平仄格律的。但,这首诗韵角“哀”、“回”、“来”、“台”、“杯”,给人的感觉读起来不押韵。实际上,这些字在平水韵里都归属于“十灰”部,是古往今来音标发音转变而致。因而,该诗和仄压韵,是规范化的七言律诗。艰辛苦恨繁霜鬓,落魄新停浊酒杯子。我的日子很艰难,艰辛,心里抱恨难平。头发全白了,穷愁潦倒,刚把伪劣的酒也停了,我不喝了!杜甫一生便是穷愁潦倒的一生。
这首诗在对偶上也符合实际规定。特别是对偶可以说是每联皆对,整齐又没留雕刻印痕,自然天成。七言律诗要求是颔联,颈联对偶。杜甫的《登高》可以说是每联对偶,如:风急天宽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往。便是"风急天宽"对"渚清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更难能可贵的是每联中的句子相对性,如"风急"对"天宽","渚清"对"沙白"。因而,纯粹就近体诗格律来讲,此诗做为样本是实至名归的。可是,诗是要有诗意,诗心的。诗没有灵魂仅有方式也难以长期领先,变成七言律诗的魁首。
《登高》一诗首联和颔联是对夔洲秋天景色的描绘,如:天宽风急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往。是小写意的水墨画,那样劈空而来的是写意画的水墨山水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绝湘江滚滚来!一幅:风急猿哀,渚清鸟回,无垠枯叶,滔滔水流的寂寥凄凉的初秋风景栩栩如生。见到这般凄凉秋景,落木逝水,作家不由自主感叹起自身命运多舛的运势,艰辛的人生道路。写出了对自身人生命运的归纳,和汇总。千万里悲愁常造访,对啊,五十六了,从23岁科举考试落选,到如今三十多年,自己就一直四处奔波,干谒应聘求职。为了更好地养家活口多说也离开了万里路了,在羁旅中度过了成千上万的悲愁!现阶段,也就是今天,我一个活了近一辈子的老年人,独自一人登上了灵台。可谓是:
他的一个儿子居然饿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交加。谁可以久不管不顾,庶往共难耐。新手入门闻号啕,儿子饥已卒。又一年的秋季,穷的连山野菜都吃不到了,幼小的孩子饿到嗷嗷叫,“痴儿不知道父子俩礼,叫怒索饭啼东门外。杜甫迫不得已向姓高的好朋友借一丝银子度日,因此写出《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近百年已一半以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什么时候应急难。他的一生便是无依无靠,奔忙生存的一生。《登高》是杜甫人生道路最后的真实写照,是他不势"千万里悲愁"的真实写照。都是诗圣做为现实主义诗人,第一次对自身人生总结。归纳下去便是:悲愁!因而,不管从艺术流派或是具体内容看来《登高》做为古往今来悲愁七言律诗之冠是实至名归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注意一下,这个是我们已知的能找到的最早的关于“秋”的诗句,在文学史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这首诗也很重要,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就是由此发端的。)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秋天,西风猎猎,落叶飘零。因而在众多文人的笔下,写秋的作品往往和“忧愁”“伤感”联系在一起。而这两首诗却能一扫同类作品常用的低唱悲吟的情调,在构思上另辟蹊径,在艺术风格上又能各树一帜,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总的来说,刘诗以格调昂扬见长,徐诗以意境闲适取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两首诗的立意迥然不同。《秋词》虽写于刘禹锡官场生活失意,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之时,但诗人却无丝毫的沮丧和气馁,而是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气氛。这不仅是现实秋景的客观描绘,更是诗格理想的形象写照。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见一斑。
徐玑是南宋中叶“永嘉四灵”之一,平生不热衷于功名,主张以清新之词写闲适之趣。《行秋》代表了其艺术风格。诗中纯然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秋词》展示了追求人格完善的崇高美,而《行秋》则呈现出“欲辨忘言”的田园牧歌美。
其二,艺术手法各有千秋。《秋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先从反面立意,以“自古逢秋悲寂寥”反衬“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以其开阔恢弘的气势和浓烈的感情,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行秋》则运用动静映衬的写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动衬静。整首诗以动为主,又辅之以鸣蝉、飞叶来增加动感,达到以动衬静、动静相生的艺术效果。二是以人物外在的动与内在的静相互映衬。诗人听蝉、赏溪、观叶,“动”无处不在,而这种“动”又与内心的静紧紧相连。因其“心”静,才有赏景的情趣;因其“心”静,聒噪的蝉鸣才变成了悦耳的筝音;因其“心”静,一叶生浪的细化才未逃出作者锐利的目光。因此,动景的描写也反衬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全诗用动静映衬的手法,渲染出一种淡远宁静的艺术氛围,映射出人物的心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