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专项训练六年级上册课件_小学语文六年级人教版句子训练及答案
1.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
2.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三篇
3.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件
4.六年级病句修改专项训练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山中访友》
一、找准病因:通读句子,分析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对症下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修改方法。
三、细心检查:修改完病句后,仔细检查通顺性和正确性,注意标点符号、词语搭配、语序和语法规则。
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
导语: 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有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收集大瀑布的资料。
课 时:
建议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法提示:借助工具书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 ?我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完成以下习题
◇外国人的名字、地方的名字很难读,我能准确读出来,并给带点的字注音。
塞( ? )特凯达斯瀑布 菲( )格雷特 ?巴拉圭( ) 伊泰普
◇ 我要熟读以下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音
汹( ? )涌 ?汛( ?)期 ?震耳欲聋 ?滥坎滥伐
枯槁( ) 酋( ? )长 哀悼 ?奄奄一息
2、 ?我能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纷至沓来
奄奄一息
3、 ?读读课文,我能梳理课文内容
4、课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也就是先写事情的结果,然后写事情的起因、经过。这样我能给课文分成三部分,分别是:
二、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我要借助课前阅读提示读文想象,体会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1、 ?我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
以前的瀑布是这样的,如:
尤其是每年潮讯,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我对这段话的体会很深,作者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的
现在的瀑布是,如: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的、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竭,奄奄一息。
我的体会是
2、我发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课文以“大瀑布的葬礼”为题,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
4、课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要有感情的多几遍读,争取把课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三、达标提升
我要联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
四、拓展阅读
你见过黑色的闪电吗?
14年6月23日17时45分,著名的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在一场大雷雨袭击札巴洛日城时,亲眼看到一次飞速滚动的黑色闪电。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在灰色云层的背景下看得很清楚。无独有偶,包格旦诺夫上校于大白天在莫斯科城也看到一个平稳的、冒着气的黑色闪电,直径大约30厘米,像是雾状凝结物。它的身后呈淡红色的阴影,周围呈现深棕色的光轮,像烧红了的大火球,飞快地滚动,不久就爆炸了。
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后发现,黑色闪电与人们常见的天空中的条状闪电有很大的不同,它常附在树上、桅杆上、房顶上和金属表面上,呈现出瘤体状或泥团状。当人们用物体敲打它或摘除它时,它便会燃烧或爆炸。‖黑色闪电的“本来面目”很难被认清,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一只鸟儿或其他物体。当人或飞机接近它时,它就会变成球状体并发生爆炸,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是由于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等因素长时间作用于空气产生的。当聚集物基本上聚成球状时,就会变成能爆炸的黑色闪电。
1.“直径大约 30 厘米”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2 .第三段分为三个层次(已在原文中用“‖”标出),请写出层意。
3 .本文用的说明顺序是。
4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向他人介绍预防雷电危害的常识。
五、相关链接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 IO 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 200 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 4 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 肺正在 日益。近 200 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被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 肺恢复 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三篇
六年级句子如何复习呢?我在此整理了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1
21、---你打算几点去?---三点。
---When are you going?---At three o'clock.
22、我需要一本关于植物的杂志。
I need a magazine about plant.
23、---长大了你想做什么?---我想当警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24、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喜欢集邮。
---What's your hobby?---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5、你爸爸的爱好是什么? 他喜欢骑单车。
---What's your father's hobby?
---He likes riding a bike
26、你妈妈教英语吗? 不,她教数学。
---Does your mother teach English? ---No.she teaches math.
27、你的叔叔是做什么的? 他是一名记者。
---What does your uncle do?---He is a reporter.
28、Mike的阿姨在哪里工作? ---Where does Mike's aunt do?---She works in a shoe conmpany.
29、你姐姐怎样去上班? ---How dose your sister go to work?---She goes to work by bus.
30、蒸汽从哪里来?
---Where does the vapour come from?---It comes from the water in the river. 31 How do you plant trees?
32 给它浇水。
---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Water it.
找答句:
(C )1.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F )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G )3.When are you going to play football?
(B )4.How does Amy?s mother go to work?
(D )5.Does she go to work by bus?
( H)6.Is he going to play table tennis next week?
(A )7.Are you going to swim tomorrow?
(I)8. Who are you going to the market with?
(E )9.What?s your hobby?
(J )10.Do you like drawing pictures?
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2
1)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arah? 莎拉,你怎样去上学?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
通常我走着去,有时我骑自行车去。
2) 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 by the No.15 bus.
我怎样到达中山公园?你可以乘坐15路公共汽车去。
3) 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 It?s next to the hospital.
请问**院在哪里?它紧挨着医院。
4) 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 It?s on the left.
在**院左转,然后直走。在左边。
5)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你周末要去做什么?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
这个周末我要去看望我的祖父母。
6) Where are you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今天下午你要去哪里?我要去书店。
7)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 am going to buy a comic book.
你要去买什么?我要去买书。
8)What?s your hobby?你的爱好是什么?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He likes collecting stamps, too.
我喜欢集邮。他也喜欢集邮。
9) Does she teach English? Yes, she does.她教英语吗?是的,她是。
10)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She is a TV reporter.
六年级句子专项训练3
看答句,写问句。
1.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ike.
2. 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Hong Kong ?
My father goes to Hong Kong by train.
3. 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 ?
You can get to the cinema on foot.
4. Can I go to the park on foot ?
No, you can?t go to the park on foot.
5. Does his mother go to work by bus ?
Yes, his mother goes to work by bus.
句型转换 将下列句子按要求改写。
1.He does well in Maths. (改为否定句)
2.I know his telephone numb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3.I get up at six thirty every day. (用yesterday morning 替代every day)
4.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 tomorrow. (对画线部分提问)
5.She is an English girl. (变为复数)
6. the, like, what, weather, June, is,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句子 根据所给的中文意思,完成其英文句子。
1. Jack只有四岁但他总是有许多的问题。
Jack is only _______ years old but he __________ has a lot of ___________.
2. ? Tom比你跑得快吗? 是的。不过他比Janny跑得慢。
? __________ Tom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an you?
? Yes, he __________ . But he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than Janny.
3. 今天是运动日。所有的学生都很兴奋。Su Hai 和Su Yang 正在看跑步比赛。
It is Sports Day. ___________ the students are very ____________. Su Hai and Su Yang are _____________ the running race.
4.春天天气暖和。树变绿。
It is _______ in spring. The trees turn __________.
5.你可以在**院前乘8路公交车。
You can______________bus No. 8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the cinema.
6. Su Yang比我小了二十分钟。
Su Yang is 20 minutes ____________ than 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件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浪淘沙》的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
九曲(qǔ)、浪淘、风簸(bǒ)、南朝(cháo)、净无苔(tái)、畦(qí)、绕(rào)、闼(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
尧字歌
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
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2.播放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板书:浪淘沙。
(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出示资料卡)
刘禹锡生平简介刘禹锡是我国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于公元842年,字梦得,他自称是“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的祖上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文学成就非常高,被称为“诗豪”。他从小诵读儒家经典,贞元九年参加科举考试,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学鸿词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后刘禹锡因家中长辈去世回家守丧。贞元十六年复出,他在淮南节度使那里做掌书记,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贞元十八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之后没过多久就升任监察御史。而我们颇为熟悉的大文豪韩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职,他们三个人因为爱好相同,相互欣赏所以很快就成为好朋友,来往密切。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唐顺宗即位后对自己的侍读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当时的唐朝已经有很深的积弊,所以两人希望改革弊政。刘禹锡和王叔文的关系很好,并且王叔文很欣赏刘禹锡的才华,于是就将刘禹锡升职,协助自己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成功,由于严重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失败了。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等参与变法的人都遭到贬谪。在之后的二十三年中,刘禹锡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贬到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的刘禹锡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飘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时候,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担任东都尚书,之后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后还担任过很多官职,最后他因为年纪大了改任一些闲职。在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因病在洛阳去世,享年71岁。
刘禹锡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预设一:“九曲”“万里沙”
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
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出示。)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预设二:“浪淘风簸”
明确:“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预设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①自己;②自然,当然;③从;由。第三种释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预设四:“牵牛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2.学生简要概括诗意。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示例: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品味古诗描绘的意境,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思考:①品评“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预设:诗的语言精练,其中的每个字都要经过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这里引导学生品读“上”,就是让他们体会诗歌用字的精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他字填到诗中读一读,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②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如: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生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欢第二句。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3:我喜欢最后两句。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2.拓展阅读。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过渡: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啊!但是诗歌的妙处就在于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伟的景观和诗人神奇的想象吗?我们对此不做过深的理解,但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几首诗来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们挑出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大家读一读,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诗想一想,说不定会有新的体会。
(出示课件)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译文]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预设:关于课文中这首《浪淘沙》的理解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以淘金女的口吻讲述了淘金的艰辛,表达了她们对“牛郎织女”那样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说在这里指朝廷,“浪淘风簸”指诗人为官生涯中无数次的坎坷动荡,但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不屈服,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体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对学生来说,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本诗中奇特的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即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去探索更深层的含义。
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
预设: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出恰当的气氛。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进行小评比,看哪位学生读得。
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
3.延伸拓展,丰富积累。
(1)课外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名诗,读一读,背一背。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二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篇三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浪淘沙》课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神韵吧!
3、板书课题:浪淘沙。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教师随机答疑。(板书: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读诗句。(板书:想象写实)
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六年级病句修改专项训练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件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舅、虏、捏、俘”等生字的书写,两条绿线内的只
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借助字词典或生活经验理解、积累“赶海、俘虏、趣事、束手就擒、东逃西窜、自由自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
小作者主要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整体感知“赶海的乐趣”。
3.精读感悟,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
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写生活中别的有趣的活动,如池塘里捞鱼摸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
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难点:仿照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写生活中别的有趣的活动,
如池塘里捞鱼摸虾。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生字认读、字词理解、课文朗读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鼓励。针对学困生识写生字及读书情况作重点指导。
2.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小作者主要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
四件事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赶海的乐趣”。
3.通过朗读、圈画、互学、交流、等方式,品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具体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4.借助“小练笔”:仿照抓螃蟹和捉虾的写法,凭借生活经历或想象,写写生活中别的有趣
的活动,如池塘里捞鱼摸虾,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充分利用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乐趣。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设计预习单
2.多媒体课件3.熟读课文,查找有关赶海的资料
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单
2.课前朗读几遍课文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2.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歌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3.引导:大海这么美丽,这么有趣,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作者一起去“赶海”。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海”用蓝色粉笔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根据预习单,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夹
捏暑舅舅俘虏大虾赶海抓住趣事长须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自由自在
多音字:似的(shì)似乎(sì)夹住(jiā)夹袄(jiá)
暑(jià)真(jiǎ)兴奋(xīng)高兴(xìng)
(1)指生读。注意强调“虏、捏”的读音,“暑”是翘舌音,要读准、读正确。
(2)指导读好多音字,重点强调“似”的读法(读音规律:只有在“似的”一词中读翘舌音,其余都读平舌音)。教读、带读、指导学生读,以此来加强记忆。
(3)同位练习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4)集体读。
3.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捏、俘”均为左窄右宽;“舅”字的“臼”要写的扁一些,整个字不要写的过长;“虏”字下半部分是“力”不是“心”;“捏”的右下部分是“土”不是“工”。
4.检查生字的书写
(1)展示预习单,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2)学生在写字作业上把难写的字再练写一遍。争取写好每一个字,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5.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要求:读的同学做到正确流利,听的同学把书端起来认真听,及时纠错。)(1)同位两人一组,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情况,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赶海的乐趣”。
1.默读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围绕着“趣”这个核心,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1)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教师巡视。
(2)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4.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5.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俘虏、捏、舅舅”等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小作者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二)精读感悟,深入体会“赶海的乐趣”。
1.在这有趣的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呢?小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其中趣味的?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读一读。
2.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1)课件出示:
①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②生练读。
③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
①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②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现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3)课件出示:
①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呆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②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③指名上台表演。
④老师扮演记者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⑥齐读。
(4)课件出示:
①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②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③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④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⑤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⑥生边读边做动作。
3.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追浪花、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我们共同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一)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课件出示:
篇二: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课件14学会合作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等词语,积累“悠扬、倾泻”等新鲜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初读感知,了解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课文思路,感知演讲稿观点明晰、结构紧凑的特点,并初步感受演讲稿“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以及“用事实来说理”的论证特点。
3.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卓有成效地合作”之美;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的不同,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用事实阐明观点”的论证特点;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4.学习作者用问句激发阅读兴趣和用事实说理的表达技巧。仿照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围绕“爱心”仿写一段话,也要用上“总之”这个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卓有成效地合作”之美;懂得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侧重点的不同,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用事实阐明观点”的论证特点;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演说词的“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以及“用事实来说理”的论证特点,体会列举事例说明道理这种写法的好处。仿照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围绕“爱心”仿写一段话,也要用上“总之”这个词。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已预习,但课堂上仍要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对学生词语掌握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既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也便于他们说好普通话,练好当众演讲。
2.初读感知环节,在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演讲稿“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以及“用事实来说理”的论证特点。
3.在精读感悟中,以“两个事例”为学习支架,用分组比赛学习,争夺“优秀合作小组”红旗的方式,以及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法推进学生读懂两个事例,
领悟这两个事例在文章中的作用,并最终获得“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感受。
4.学习作者这种用事实说理的写法,并借助课堂小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法(构段方式——总分总,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围绕“爱心”仿写一段话,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5.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两个小口玻璃瓶、14个穿线的彩球、口哨,写有“优秀合作小
组”的红旗。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音乐渲染,激趣导课。
1.课件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生谈感想。
教师引领:“同舟共济海让路,万人鼓掌声震天。”可见,合作非常重要,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合作,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板书课题:14学会合作)
2.师简介演讲稿。
3.齐读课题,生质疑:
问题提炼:①什么是合作?②为什么要合作?③怎样合作?
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呢,赶快读读课文吧,聪明的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提示:“奏、思、嘴、作、自”都是平舌音,“匙、唇、牲、幢、卓、成”都是翘舌音;“钥匙”中“匙”读轻声。多音字“禁”在这儿读“jīn”。要读准、读正确。
(1)自由读,同桌互读,找学困生读生字词并及时指正。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顾名思义:顾:看到。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情不自禁: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3)齐读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
(4)钢笔描红,指导。(注意字型结构和笔画的舒展和迎让。“幢”左右同宽,师范写。)
2.检查朗读课文。
过渡:词语大家读得很好,课文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读好!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读音。
(3)指名读文:找学困生按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一小节的内容,并提取每一节的关键词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名说。(提示:仔细听,优点跟着学,读错的地方随时帮助纠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质疑,默读课文。
2.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指名解疑并存疑。
过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合作学习吧。
3.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合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小组交流,指名说。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教师相机板书段意。
第一段(第1—3节):合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段(第4—6节):怎样卓有成效地合作?
第三段:(第7节):呼吁人们学会合作。
4.结合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结构上看,这篇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引导生结合分段进一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5.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阐明观点论证道理的?(讨论交流:选取具体的事例。)课件出示:(完成课上作业1)
小组内交流,举手答。(明确文章主旨,感知演讲稿的特点)
6.指导朗读课文,感受演讲稿“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研读第一部分,感悟合作的重要性。
1.自读课文第1-3节,请你试着勾画出各自然段中围绕“合作”的主要话题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尝试写一写批注。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感悟合作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感受演讲稿“准确规范、生动形象、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
交流:
①结合语境理解“孤立”和“各种各样的关系”,领会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文中通过列举学生、工人、军人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从而说明任何职业、任何人都离不开合作。)
②从“只有”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③作者将学会合作,比作“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④“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指导朗读。
2.再读第二小节,交流:
①构段方式,让学生能找出总、分、总各在哪里。
②“分”的这一部分有什么特点?(进一步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结合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职业也需要合作?
仿照课文的句式练习说话。(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合作与生活密不可分。)④指导朗读第2节。(注意读好排比句式。)
指名读,师点评。
3.在第一部分有一个问句,圈画出来,并思考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指名说(讨论交流:“什么是合作呢?”这一问句过渡,引出对合作定义的叙述。文中“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一句也起到了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合作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读课文。
(六)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解决存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研读第二部分,感悟“卓有成效地合作”之美。
1.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用文中语句回答。指名答。(围绕关键词“卓有成效”展开研讨,解决存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山中访友》
病句修改专项训练的相关知识如下: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例如: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缺谓语。例如:自动铅笔、橡皮、直尺等学习用品成了同学们目前使用最频繁的学习工具。
2、缺宾语。例如: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去商店购物。缺关联词。例如:因为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所以他平时十分节俭。
二、成分赘余
重复累赘。例如:我非常喜欢唱歌,因为唱歌是我的特长。无关紧要。例如:在公共场所,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画蛇添足。例如: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三、语序不当
词序不当。例如: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校长的报告。句序不当。例如:我们先把教室打扫干净,然后再开始上课。前后颠倒。例如: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四、不合逻辑
自相矛盾。例如:这个地方非常美丽,但是环境很差。分类不当。例如: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在公园里散步。否定不当。例如:他的成绩再好,也不能自满。
五、用词不当
词义不当。例如: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跟过去相比判若两人。用词重复。例如:这个问题很简单,都十分清楚。成语用错。例如:这个人非常固执己见,别人很难说服他改变想法。
语序不当的病句例子如下:
1、今天上午,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和一本杂志。错误:在这个句子中,“一本”和“一本杂志”的位置可以互换,使得句子的语序更加合理。
2、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也退休了,现在我们两个人都靠退休金生活。错误:在这个句子中,“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和“母亲也退休了”的位置可以互换,使得句子的语序更加符合逻辑。
3、昨天晚上,我去看**,看到一半时,突然电灯熄灭了,我只好回家了。错误:在这个句子中,“我只好回家了”的位置应该在“电灯熄灭了”之后,因为在知道电灯熄灭之后,我才决定回家。
4、我很喜欢这个城市,特别是这个城市的夜景。错误:在这个句子中,“特别是这个城市的夜景”的位置应该在“我”之后,因为在描述对这个城市的喜爱时,夜景是我想要强调的部分。
篇一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
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
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篇二
学生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古桥的,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
③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①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
栀(zhī)子湛(zhà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师: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
(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段落:
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
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
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